-
王维亚《秦汉残石的模样》:变革之美
秦汉时期汉字发生着十分重要的变化,由篆书发展到隶书,完成汉字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转变过程。
2023-02-08
-
传统文化节目引领荧屏时尚
新春伊始,传统民俗氛围正浓厚,一批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电视节目火爆荧屏,全国观众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
推动中国舞蹈学研究走向更加多元和包容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系是国内最早获得教育部授予舞蹈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培养资格的单位,也是为国内舞蹈学术型研究生奠定培养方案和模式的国家级机构。
-
从兔年春晚节目看传统文化的传承
歌舞《满庭芳·国色》 舞蹈《碇步桥》 贾宁旨 摄 2023年癸卯兔年春节刚过,回顾和品评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可以看到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富有传统文化意蕴的精彩作品层出不穷,这是天南海北的观众对本届央视春晚的共同印象。
-
多样艺术空间 丰富文化生活
静下心,到美术馆看一场展览;放缓步,在艺术街区度过一个惬意的午后;来到剧院,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在街头巷尾,遇见一座艺术雕塑、听一场即兴音乐会……如今,在城市里,多样的艺术空间、多彩的艺术活动日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涵养城市的文化气息。
-
国产科幻片缘何成为春节档爆款
《流浪地球2》《三体》《中国奇谭》《深海》等多部包含科幻、奇幻元素的国产影视作品成为春节前后的爆款,其中不凡的想象、精彩的视觉效果引发观众热议。
-
忠实原著与共同体情感表达
电视剧《三体》海报 电视剧《三体》开播即收视登顶,截至笔者截稿时,该剧在腾讯视频播出近四分之一,已播剧集的创作、制作总体上忠实于小说原著,有效满足了观众尤其是原著粉丝的高度期待。
-
后疫情时代文旅宣传的创新路径
摘要:后疫情时代,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寒冬中的文旅行业迎来回暖迹象。
2023-01-31
-
也谈春节演剧
节庆演剧在我国很常见。
-
彰显国风音乐的时代感
静物插画。
-
郭帆:以丰富细节夯实艺术想象
我们需要想象力,更需要把想象力转化为作品的具体方法,需要建设一套完备的电影工业体系——不光是设备和技术,更是流程和标准。
-
天空的性别:原住民文化中关于星辰的女性故事
易洛魁人把四季变化前天上的预兆叫作信差,就是那些从地平线升到夜空中的星座。
2023-01-30
-
为人创作,而不是为艺术而艺术
优雅、浪漫、美丽是许多人对捷克艺术家慕夏的第一印象。
2023-01-20
-
1939,黄河在咆哮
1939年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日本侵略者手中。
2023-01-20
-
2022年中国电影:讴歌时代 鼓舞人心
面对疫情反复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电影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一批讴歌时代、鼓舞人心、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体现了中国电影人砥砺前行的使命担当。
-
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的协调统一
在第33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上,《山海情》《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大决战》《功勋》等获得优秀电视剧奖;在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中,《觉醒年代》获最佳电视剧奖,《功勋》《山海情》等获优秀电视剧奖。
-
创艺强网新赛道 鉴美聚力铸辉煌
网络文艺正在成为文艺转型发展与跨越发展的新赛道。
-
以至美东方韵味重现古老诗画
“国潮”“国风”“汉服热”……近年来,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成为覆盖各圈层的“新流行”,由此带来的文艺现象层出不穷。
-
维特根斯坦的最后之书,居然是在研究颜色问题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年)在人生最后十五个月里,居然是在研究颜色问题,做了眼下这本《关于颜色的评论》(我们把它译为《论颜色》)的笔记。
-
是小猪妖太吓人,还是家长玻璃心?
国产动画剧集《中国奇谭》,收获极高口碑和关注度的同时,这几天也引发争议:有家长发帖称孩子看第一集被吓哭,“家长炮轰中国奇谭”一度登上热搜。
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