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生成吉卜力画风,算不算侵权?
日前,OpenAI更新GPT—4o文生图功能,在新技术的助力下,大量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日本吉卜力工作室风格的AI图像。
2025-04-02
-
方寸间的变奏
捣乱 边坤平 书里的星星 李学军 开卷有益 赵乾宇 藏书票创作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伴随着藏书者的个性化需求而发展。
2025-03-30
-
《长征组雕》背后的精神寻根与艺术突破
雕塑是在空间中建立的精神的实体,以其艺术感染力激励、鼓舞人民。
2025-03-28
-
“刷”短视频的背后,触感审美正在兴起
短视频已成为一种深嵌至大众日常生活缝隙的文化现象。
2025-03-27
-
仰观于天:艺术作品中的天文与星空
彼特拉克《时间的凯旋》(局部) 维米尔作品《天文学家》 利弗·弗斯舒尔作品《鹿特丹上空的1680大彗星》 文泽尔·哈布立克作品《星空:尝试》 卡斯蒂略金字塔在特殊光照时刻形成羽蛇神的“光影蛇形” 今年2月,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包括月掩土星、金星伴月、月掩火星、“七星连珠”等天文现象,引发了大量关注与讨论。
2025-03-27
-
慎把“争议”当流量密码
“人物越有争议,节目越有看点。
2025-03-25
-
当AI遇见音乐,何以实现音乐生态的螺旋式演进
在科技浪潮席卷的当下,文艺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音乐的创作与传播也不例外。
2025-03-24
-
昆剧百年的生生之思
《昆剧百年薪火传承传播研究》,邹元江著,人民出版社,2024年9月 2024年9月,邹元江教授的新著《昆剧百年薪火传承传播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2025-03-24
-
以影像为光,照入戏剧梦世界
影像戏剧《1033》剧照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飞速进步,20世纪末期戏剧影像化便开始风靡欧洲、北美等地区,从21世纪初开始戏剧影像化也迅速普及和应用到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戏剧艺术发展的潮流。
2025-03-21
-
NTLive,不只用摄像机记录戏剧那么简单
电影《初步举证》剧照 追光、桌椅、书架,只有一位女演员,极简的舞台设计构成了整个戏剧叙事空间。
2025-03-21
-
《Flow》:一剂消融认知积习的温柔良药
电影《Flow》中文版海报 第97届奥斯卡角逐中,《Flow》(中译片名《猫猫的奇幻漂流》)击败一同提名的《荒野机器人》《头脑特工队2》《无敌掌门狗》等实力强劲的对手,夺得年度最佳动画长片。
2025-03-21
-
盼中国原创音乐剧不止“十二时辰”
一口陕西方言的串场人不断地报着时辰,一段旗语舞出虎虎生气,一位法国演员的演唱赢得掌声,上元夜的灯和舞,舞台两侧的鼓和琵琶、箫,造型似卢舍那的佛头斜挂在高空,几何感构成的高平台上演绎生死一念间,还有IP的加持和原著本身的悬念重重,还有不同曲风的歌曲,有唐乐的调式,难唱的半音,有饶舌似的唱段…… 忽而,尝试了中国戏曲表演和音乐剧的融合,比如打斗的场面;忽而,有一点主旋律话剧的味道,比如城墙上的唐朝战士。
2025-03-18
-
参差多态才是美丽艺术世界
最近,经常有人来问我微短剧对长剧的冲击问题。
2025-03-18
-
坚持长期主义需培育耐心资本
最近,接连读到几篇谈坚持电影创作“长期主义”的评论,均以近期风靡影坛的几部优秀作品为例,提出如何在快餐娱乐洪流中,锲而不舍、专注深耕创作对于电影创作生产的意义。
2025-03-18
-
鲜活的生活瞬间是AI无法给出的“智能分析”
回想1982年,我还是一名战士。
2025-03-17
-
呼唤内生动力 营造“雨林生态”
文化原创能力是文化生命力的核心所在。
2025-03-17
-
以原创力量铸就文化自信
新年伊始,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有幸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京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的回信。
2025-03-17
-
《苍穹》下的她们奋力争取“明天”
《还有明天》是2023年的意大利国内票房冠军,跻身意大利影史票房前十。
2025-03-14
-
做艺术,一定要有做艺术的样子
对话人:田沁鑫(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郝 戎(中央戏剧学院院长) 任姗姗 尚 丹(人民日报记者) 从横空出世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到“刷爆”社交平台的人机共舞,艺术+科技迸发的蓬勃创造力,谱写2025年春天激动人心的旋律。
2025-03-14
-
撕掉女性叙事的便利贴
一 在线下活动露面,被问到最多的永远是那一句:“作为职业女性,请问你哪来那么多时间,去平衡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如果碰巧身边有位男嘉宾,我就会把炸药包扔给他——“请问你为什么不问问这位男士?(亲切微笑)为什么,你会觉得,只有女性才需要面对这个问题?” 虽然是半开玩笑,却也是一句心里话,多少可以反映我对当下关于女性问题的叙事的微妙态度。
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