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警惕艺术创作中的“伪现实”现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化、技术革命和多元文化等因素的冲击下,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出现了不少变异,面临着诸多挑战。

    2025-05-21

  • 巧妙平衡真实性与戏剧性

      图为《绝密较量》剧照。

    2025-05-20

  • “名场面”不能“有句无篇”

      不久前播出的年代剧《北上》,为观众贡献了“船老大卖船”“运河婚礼”等多个“名场面”,让人唏嘘感慨;最近开播的网络剧《折腰》,主角以身挡剑的“高能”一幕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众多网友解读。

    2025-05-20

  • 延续百年的艺术生命

      布勒东(1896—1966)资料图片 弗里达·卡罗(1907—1954)资料图片 不久前在伦敦举行的“超现实主义艺术专场”拍卖会,将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这一艺术流派。

    2025-05-15

  • 文学为戏剧“赋形”“铸魂”

      昆曲《世说新语·破局》 扬剧《郑板桥》 罗周在复旦大学读博士时,其导师章培恒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古代文献中,为什么有的书表只是公文,而《出师表》和《陈情表》却能被纳入“文学”范畴?答案很简单:因为文学是“人学”,文学通过塑造形象达到感动人的目的,“感动人”就是“情感判断”。

    2025-05-12

  • 小说以外的另一条河流

      话剧《苏州河》剧照 我至今仍然珍藏着用笔记录的《苏州河》最初的纪要,它们统一被我塞进一只牛皮纸信封里。

    2025-05-09

  • 中国音乐应深植民族根脉

      《黄河大合唱》《梁祝》《枫桥夜泊》等经典音乐作品的风格、内容、创作手法与音乐素材各不相同,但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表现对象、为创作的根本,再巧妙借鉴西方音乐形式进行表达。

    2025-05-07

  • 女性视角下的文化解读:《苦尽柑来遇见你》的成功与启示

      16集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以豆瓣9.6高分席卷网络,在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视频和豆瓣讨论组里掀起情感波澜:有人因剧中与母亲相拥的场景而触动落泪,有人在夜深人静时反思自己的人生抉择,甚至有报道称多位观众因情绪过于激动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2025-05-03

  • 独家 | 余华旧作新编话剧《古典爱情》:“爱”的重命名

      余华小说以其冷峻的叙事、对苦难的哲学化凝视以及先锋性的语言实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坐标。

    2025-04-30

  • 当画法遇上算法

      图为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海报。

    2025-04-27

  • 重视电影文学,重构历史经纬

      《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周斌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4年11月 周斌的新著《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有60余万字。

    2025-04-25

  • 艺术疗愈,究竟在“疗愈”什么?

      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和愈发崇尚“绩效”之风,给人们带来诸多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2025-04-24

  • 时光带走青春 却丰富了演员的角色光谱

      莎拉·布莱曼在音乐剧《日落大道》中饰演风华不再的女明星诺玛。

    2025-04-24

  • 呼唤中国音乐的“新风格”

      当前,全球音乐创作正面临一个重要节点——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如何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让创作更好地适应时代? 纵观中国音乐发展史,从《诗经》的雅乐到汉唐的宫廷音乐,从宋元词曲到明清戏曲,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音乐风格。

    2025-04-24

  • 机械狗翻跟斗,是戏曲的危机还是新生?

      最近,几段婺剧演出视频火了。

    2025-04-24

  • 从独唱到复调:文学文本的多种媒介面貌

      舞台剧《繁花》中,每一个看似配角的人物都拥有独立的精神世界。

    2025-04-23

  • 从《初步举证》延伸的思考:社会规训下的女性解放

      当泰莎以法律为利刃解剖受害者的证词时,《初步举证》的舞台布景和灯光已然暗藏讽喻。

    2025-04-18

  • 从小说到电视剧的叙事增值与损耗

      《奇葩奇葩处处哀》,王蒙著,花城出版社,2025年4月 电视剧《我的后半生》剧照 女性叙事主体的建构路径与话语实践 王蒙的中篇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以下简称《奇葩》)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突出了人物的类型化特征,沈卓然认为“女人都是奇葩”,并将她们分为“力量型葩”“周密型葩”“才智型葩”“贵族型葩”等类型。

    2025-04-18

  • 米兰·昆德拉的“阅读法”早已透露通往艺术本质的“捷径”

      当米兰·昆德拉打开米歇尔·阿辛博刚出版的《艺术的告白:培根谈画录》,便认定这样一份访谈,尽管来自弗朗西斯·培根生前最后的岁月,却丝毫未见严肃与沉重,恰恰相反,因为关心与谈论的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读之“令人很是愉悦”。

    2025-04-16

  • 喜剧的力度在于对生活的洞见

      喜剧竞技类综艺(以下简称“喜剧综艺”)是近年来颇受年轻人欢迎的艺术样式。

    2025-04-1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