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莎白》:鼓板丝弦里的中国情缘
大型曲艺音诗画《伊莎白》以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人类学家、教育家伊莎白·柯鲁克的传奇人生为主线,再现了主人公跨越百年的中国情缘与崇高的国际主义情怀。
2025-10-24
-
当勇气成为所有作品的叙事核心
话剧九人作品《翻山海》演出剧照 在当今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话剧市场中,“话剧九人”已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焦点。
2025-10-23
-
叙事效率决定改编成败
在影视剧制作日益精细化、观众审美愈发多元化的今天,“叙事效率”不再只是创作者自我把控叙事节奏的技术问题,更成为衡量一部作品在短时、高频的媒介环境中能否打动观众的关键指标。
2025-10-23
-
将纪念碑上英雄的名字镌刻进观众心里
《沉默的荣耀》中那些怀揣着解放台湾的理想入台的地下工作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长眠在了这块至今仍未和祖国统一的岛屿的土地上。
2025-10-23
-
戏中立戏骨,戏外树风骨
这段时间,有两位老戏骨赢得掌声。
2025-10-16
-
中西方园林的相遇,“内卷”邂逅“凡尔赛”
莫奈《睡莲池》,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文徵明《真赏斋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今年以来,携手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和十余家国内外艺术机构,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西馆相继举办“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特展,此后还将移师宁波、香港。
2025-10-15
-
中国电影发展需从“大众”思维转向“分众”思维
在当下的电影制作中,明确的分众画像比模糊的大众定位可能更有参考价值。
2025-10-15
-
“戏剧最文学”:守住文学之根,方可绽放戏剧之花
我今天提出一个观点:“戏剧最文学”。
2025-10-15
-
话剧《谁在敲门》:乡土生活中的精神坚守
近年来,以文学作品为母本打造舞台艺术作品,已成为文艺创作的新趋势。
2025-10-15
-
名作改编,别徒有其“名”
近年来,由经典文学名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畅销小说等改编而来的舞台作品数量与日俱增,成为当下文艺创作的重要现象。
2025-10-14
-
算法时代的电影创作不能只有“精确的无趣”
有现实底色并能对社会议题积极发声的电影,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2025-10-10
-
一幅现代都市教育生活的新图景
近期,都市家庭生活剧《欢乐家长群(第二季)》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引发关注。
2025-10-10
-
寻找传统文学与长剧的共生之路
作为一名有着双重身份的文学作者与影视编剧,我切身感受到,无论是出版行业还是影视行业,都经历着阵痛与剧烈变化。
2025-10-10
-
民族气韵 生命赞歌 ——歌剧《红高粱》如何重塑新时代“红高粱精神”
当苍凉的唢呐声打破静谧,帷幕拉起,风雨如晦,高粱如火。
2025-09-29
-
在万年时光中,回溯艺术的灵光
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经百年发展,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2025-09-25
-
脱口秀:以笑的名义托举普通人的生活
随着何广智和翟佳宁分别夺得《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简称《脱友2》)和《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简称《喜单2》)的总冠军,陪伴了网友一整个夏天的脱口秀综艺终于落下帷幕。
2025-09-24
-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过去,我们通过科幻电影和小说畅想出一幅幅人类遨游太空的图景;而今,在一部太空纪录电影中,我们获得了真实的答案。
2025-09-19
-
明明看不懂又为何说艺术有治愈功能?
罗斯科巨大的抽象画作,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能量场,将你包裹。
2025-09-17
-
静水深流 知而后行
我相信世界上有一个丹麦王子哈姆莱特,我相信世界上有殉情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我相信暴风雨中的米兰达公主会遇到她的心上人裴迪南王子…… 多么神秘而又浪漫的世界!多么坚贞不渝的情感! 独幕剧剧本《暮归》由翟延平、乔宗玉联袂创作,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退休教授李絮与文献学者桂芬跨越半生的纯真爱情。
2025-09-12
-
通过一条特殊的透视线 看见人民的力量
正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陈坚的油画作品《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描绘了1945年9月9日9时在南京中国陆军总部举行的日军投降仪式,再现了中国战区受降的历史场景。
2025-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