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绿腰”走上大银幕:一次有意义的跨媒介文化叙事
电影《只此青绿》是艺术家们尝试新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传播途径的一次主动“融圈”,也是让舞剧《只此青绿》走向更广泛的大众生活的一次勇敢尝试,同时还为中国电影的“类型化”进程贡献了价值,成为以“舞蹈实验影像”的方式拍摄的一部进入主流电影院线的舞剧艺术电影。
2024-10-24
-
通向视听艺术的跨媒分聚时代
网络剧短章的减集缩时效应,拉动电视剧的减集缩时潮流,给当前不断承受日常时间“碎片化”困扰的普通观众提供了科学管理日常时间的有利条件。
2024-10-23
-
十年云程发轫 今朝踵事增华
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剧照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
2024-10-21
-
以舞蹈之美呈现科技之力
9月29日,作为江苏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唯一献礼剧目,由无锡市歌舞剧院、中国船舶七〇二所共同推出的舞剧《10909》在江苏大剧院上演。
2024-10-21
-
推动艺术学科名词规范化
艺术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2024-10-16
-
“短叙事”转型与文艺审美困境
一 作为一名上班族,我每天要在地铁中度过一个半小时。
2024-10-15
-
音乐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开辟广阔艺术空间
音乐剧《当爱已成往事》剧照 近十年来,中国音乐剧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2024-10-14
-
点亮魔术奇幻之美
魔术,是一门古老而又神秘的艺术,它以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将我们带入变幻莫测、精彩纷呈的崭新世界。
2024-10-10
-
从梅兰芳“被改名”说起
今年是梅兰芳诞辰130周年,相关话题在媒体上逐渐多起来。
2024-10-09
-
地域美术展现多样审美
当前,“地域美术”的相关议题在学界受到广泛重视,这能够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存在形态、演变历程及其审美规律研究,开辟出一个“在地性”的考察视野。
2024-09-29
-
叶锦添:我没有分别心,只有单纯的精进
叶锦添上本书的一次分享会是我主持的,那是2024年的1月,冬天最冷的时候,在单向街书店的“朗园店”,同场的嘉宾还有导演贾樟柯、法国摄影师安娜,那本以摄影为脉络的写自己的艺术和人生的书,可以透露出叶锦添的美学倾向和内心世界,那本书的名字叫《凝望》。
2024-09-27
-
别让剧场的边界限制戏剧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媒介演变,丰富多样的演艺新形态在不断出现:沉浸式剧场、旅游剧场、景观戏剧、全息剧场、环境式戏剧、游戏剧场等。
2024-09-27
-
戏剧属于剧场 边界不容模糊
从演出的形态来看,我觉得不妨把舞台上的演出大致分成两类:一类可以称作传统意义上的严肃戏剧,主要在镜框式剧场演出;另一类可以称作具备娱乐性质的泛戏剧,多在密室楼宇、山水名胜之间等多元化“秀场”中发生,观众与演出之间多有强烈的互动。
2024-09-27
-
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近期电视剧《凡人歌》再现了当下都市中年人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如同一面多棱镜,映射出中年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引起了观众的共情和讨论,也让影视作品中的“中年叙事”成为关注焦点。
2024-09-25
-
五蕴六根藏于身
“若不披上这件衣裳,众生又怎知我尘缘已断,金海尽干。
2024-09-24
-
为世界舞台贡献中国审美风范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2024-09-23
-
我们为何如此迷恋霍珀
霍珀《科德角的早晨》,1950 霍珀《杂碎》,1929 由美国桂冠诗人斯特兰德叙写的关于20世纪美国画家霍珀作品的画谈《寂静的剧场》,看似是一本对于绘画作品的解读,却很难被纳入某个确切的河道——是对霍珀画作单向度的阐释吗?这些文字分明是诗人心理图示的投影。
2024-09-19
-
评弹艺术发展也应顺应时代之变
吴宗锡被誉为“新中国评弹开拓者和建设者”,其紧随时代的理论建树和艺术实践,深深影响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评弹事业的发展。
2024-09-18
-
人物塑造负有文化使命和叙事使命
由知名影视评论家曾庆瑞率18位作者共同撰写的《剧魂——周振天剧作人物论》一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4-09-18
-
将既有经验与宏大愿景锚在此时此刻
三个月前,综艺节目《燃烧的月亮》中12位来自不同城市的女孩来到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乌兰敖都嘎查安了家,她们在1.8万亩牧场上每天放牧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