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中国故事”何以全球“圈粉”

      当《哪吒之魔童闹海》踏着风火轮闯入北美院线的银幕,当《南京照相馆》的黑白光影在欧洲引发深思,一组数据写下了中国电影出海的新注脚:截至2025年10月20日,中国电影海外票房达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海外票房收入,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13部影片票房超百万美元。

    2025-11-14

  • 在文学的土地上,寻找精神的风景

      作家韩少功 作家叶兆言 作家张炜 作家刘亮程 作家翟永明 作家莫言 《文学的故乡》播出后,不断有人问:第二季什么时候拍? 秋叶泛金,第二季来了。

    2025-11-14

  • 严肃音乐如何“声”入人心

      最近,由多家头部卫视及网络平台共创的歌唱选拔节目《声鸣远扬2025》正在热播。

    2025-11-10

  • 新媒体时代电影类短视频的传播反思

      移动网络时代,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崛起使得大众在获取信息时越来越追求移动化、便捷性、个性化和碎片化,短视频一跃成为全民性内容传播的主要方式。

    2025-11-07

  • 百年守护 要保护更要活化利用文物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

    2025-11-07

  • 一段发现、解密与治愈之旅

      每一段父子关系,都可能是一场漫长的误解和追寻。

    2025-11-07

  • 微短剧迈入迭代升级新阶段

      从雏形初现到快速崛起,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如今的微短剧已然成为增长快速、富有活力与潜力的视听品类,并加速进入全球叙事体系。

    2025-11-07

  • 算法洪流中,谁还能击中人心?

      “本来应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现在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

    2025-11-06

  • 经典名著改编为何屡屡成为浮士德式的交易?

      新版《基督山伯爵》俨然“法国蝙蝠侠”,多了传奇色彩而少了沧桑质感。

    2025-11-05

  • 戏剧评论:打破定式 “一评一格”

      348个剧种各有特色,如果都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就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剧评八股”。

    2025-11-05

  • 从“可看”到“好看”,AIGC短剧要努力

      当前,人工智能正为影视行业尤其是短剧领域带来巨大活力。

    2025-11-04

  • 当代舞台创作的同质化困局与破局

      破解舞台创作同质化困局,要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基础上,重构“鼓励创新、彰显特色、生态健康”的创作体系。

    2025-10-29

  • 浅论“短剧思维”

      电视剧《许我耀眼》海报。

    2025-10-28

  • 泛流量时代影视创作的审美边界

      “流量”正成为当下影视行业讨论的热门话题。

    2025-10-24

  • 《伊莎白》:鼓板丝弦里的中国情缘

      大型曲艺音诗画《伊莎白》以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人类学家、教育家伊莎白·柯鲁克的传奇人生为主线,再现了主人公跨越百年的中国情缘与崇高的国际主义情怀。

    2025-10-24

  • 当勇气成为所有作品的叙事核心

      话剧九人作品《翻山海》演出剧照 在当今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话剧市场中,“话剧九人”已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焦点。

    2025-10-23

  • 叙事效率决定改编成败

      在影视剧制作日益精细化、观众审美愈发多元化的今天,“叙事效率”不再只是创作者自我把控叙事节奏的技术问题,更成为衡量一部作品在短时、高频的媒介环境中能否打动观众的关键指标。

    2025-10-23

  • 将纪念碑上英雄的名字镌刻进观众心里

      《沉默的荣耀》中那些怀揣着解放台湾的理想入台的地下工作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长眠在了这块至今仍未和祖国统一的岛屿的土地上。

    2025-10-23

  • 戏中立戏骨,戏外树风骨

      这段时间,有两位老戏骨赢得掌声。

    2025-10-16

  • 中西方园林的相遇,“内卷”邂逅“凡尔赛”

      莫奈《睡莲池》,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文徵明《真赏斋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今年以来,携手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和十余家国内外艺术机构,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西馆相继举办“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特展,此后还将移师宁波、香港。

    2025-10-15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