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圣母院与《巴黎圣母院》的相互造就
在亲临巴黎圣母院瞻仰胜迹之前,翻译家余中先早已熟读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同名著作,小说中雨果对巴黎和圣母院的描述给余中先造成了挥之不去、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
非虚构写作:远方,有更深远的未知在涌动
我并非想为这些小人物立传,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世界原本是由这些小人物组成,正是这些小人物制支撑起整个世界,她们的故事需要关注。
2019-07-02
-
云中锦书 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
首发式现场 6月13日,《国脉:谁寄锦书来》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举行,会议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
关键词:  《国脉:谁寄锦书来》中国邮政历史小说陈泽宇2019-06-17
-
青年作家杨好:对我而言,文学是一种召唤
杨 好 “黑色”承载着我的思考与表达 李英俊:《黑色小说》是你的首部长篇小说,构思了多久?动笔前写过一些中短篇小说吗? 杨好:没有进行过中短篇小说的训练,整部小说的构思基本是在脑海中进行的,但整部小说是一气呵成写完的。
2019-06-14
-
阿来《云中记》:用颂歌书写死亡
大地震动 只是构造地理 并非与人为敌 大地震动 人民蒙难 因为除了依止于大地 人无处可去 ——《云中记》前言 十年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阿来正在家中伏案创作长篇小说《格萨尔王》。
2019-06-06
-
烤虾店里的“网络英雄传”
见到刘波的时候,他穿着一件简单的T恤,戴着朋友圈照片里标志性的爵士帽。
2019-06-03
-
老舍《四世同堂》手稿特展开展
为纪念著名作家老舍诞辰120周年,6月1日,老舍代表作《四世同堂》手稿特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展。
2019-06-02
-
北京师范大学迎来“高原上的精神守夜者”
5月18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迎来了第12位驻校作家——张炜入校仪式暨创作四十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师大厦举行。
-
莫言,还是那个讲故事的人
“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2019-05-24
-
网络作家沐清雨笔下的“空乘女子图鉴”
沐清雨 网络文学20年,不断培育起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逐渐生成了自己特有的创作类型。
2019-05-24
-
纪念 | 苇岸逝世二十周年:唯善意不可征服
苇岸,诗人、散文家,原名马建国,1960年1月生于北京昌平北小营村,1999年5月19日因病离世,终年三十九岁。
-
面对乡村,文学还要继续向前
01 在导演贾樟柯发起的吕梁文学季活动现场,1963年出生的作家苏童回忆自己成长的地方:那么一个小桥流水,一个弯弯曲曲、阴暗潮湿的小巷子,巷子里两人碰到了,一人必须要像壁虎贴在墙上,另一个人才能过去。
2019-05-23
-
蒋萌:只问你心,无问西东
1. 看着萌萌从蹒跚学步,长成花儿般的少年;又见证他从生死边缘,无比艰难地获得重生;更目睹一度沉寂的他,最终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关键词:  蒋萌时评评论《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2019-05-15
-
池莉新作《大树小虫》:文字的视觉感比电影高级得多
池莉在《大树小虫》首发式暨新书分享会上为读者签名 “我就想知道您这些年去哪儿玩了,能写出这么好的小说?”5月11日下午,在北京言几又书店《大树小虫》首发式暨新书分享会上,一位特意从长沙赶来北京的资深书迷问出了大家想问但又不敢问的问题。
2019-05-13
-
冯骥才:他是一个真正的“俗世奇人”
冯骥才(左)接受白岩松(右)学生们送的特别礼物 “我觉得我自己的人生就像一条江河,碰上特别寒冷的季节要冻成冰,就是冰河;天气变暖的时候就出现凌汛了;然后又赶上了改革开放的特殊时代,就卷入了激流中;可是在物欲越来越强的今天,我们往往忽视了文化正在瓦解,这个时候就卷到了生活深层的漩涡里。
-
鲁迅文学院手记:一个班的15天
01 36岁的张俊雨拜托他的同学们,每人帮他录一段话。
-
走进鲁迅的版画世界
“鲁迅是一个拥有前卫和先锋审美眼光的艺术家。
2019-04-23
-
王扶林:电视剧《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背后的故事
4月21日,电视剧87版《红楼梦》与《三国演义》的导演王扶林来到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主讲“致敬经典•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艺术”系列公益活动第一讲,和大家分享电视剧《红楼梦》与《三国演义》背后的故事。
2019-04-22
-
格非:文学的个人经验与他者
4月18日,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走进湖北电力 适值草木蔓发、春意盎然的时节,4月18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电力作家协会承办的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第23期走进湖北电力。
2019-04-20
-
5G来了,网文作家怎么办?
4月12日,《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公布。
2019-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