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颖:10000本书,333座城,她把“诗和远方”过成了日常
初见王颖,她身着一套淡雅的宋制汉服,仿佛是从古画中走出的仕女。
2025-07-01
-
【温故】六月,我们都是“转运使”
编者的话 每年六月,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总和高考有关。
2025-07-01
-
幕间回响 | 文学与影视的“跨幕叙事”:打个共鸣的响指
“如果算法吃掉文学,电影人是在攀登还是被吞噬?”在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推介会”上,著名导演谢飞抛出的诘问,久久回响在会场上空,也为文学与影视间寄望深远的对话标识了思想的高度。
2025-06-26
-
叩问群体写作的意义存续之门
主持人语: 叩问群体写作的意义存续之门 白日耕作、夜晚读写,仍是许多西海固农民作家现今的生活方式。
2025-06-20
-
回归本体的生命诗学
主持人语: 叩问群体写作的意义存续之门 故土,他乡;乡村,城市——形形色色的现实抵达之处,一系列包蕴文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元所指的新名词应运而生,辗转生长,直至有一天,凝结出面目清晰的群落姿态。
2025-06-13
-
师力斌:在精神层面,诗歌是公平的
主持人语: 叩问群体写作的意义存续之门 故土,他乡;乡村,城市——形形色色的现实抵达之处,一系列包蕴文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元所指的新名词应运而生,辗转生长,直至有一天,凝结出面目清晰的群落姿态。
2025-06-12
-
李琬 | 异质性、技艺与共鸣机制:皮村诗人的劳动书写
主持人语: 叩问群体写作的意义存续之门 故土,他乡;乡村,城市——形形色色的现实抵达之处,一系列包蕴文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元所指的新名词应运而生,辗转生长,直至有一天,凝结出面目清晰的群落姿态。
2025-06-11
-
非虚构文学为何总在“真实性”上引发争议?
在阅读时,你是否会对一些作品到底属于“小说”还是“纪实文学”感到困惑?和纪实文学相比,这些作品主观色彩相对浓厚,对场景和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腻,熟稔地运用小说技巧;和小说相比,又非常依附于现实发生的事件,强调“真实”“亲历”。
2025-06-10
-
王琳琳:文学,西海固热土上最好的庄稼
主持人语: 叩问群体写作的意义存续之门 白日耕作、夜晚读写,仍是许多西海固农民作家现今的生活方式。
2025-06-10
-
文学:西海固人的精神图腾
“水”曾经是多少西海固人心中的渴念,尽管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西北部,“喊叫水”这样标识着往昔记忆的地名仍然被沿用至今。
2025-06-01
-
【温故】五月,初夏的欢快或悲辛
编者的话 5月,初夏的风吹到我们身边。
2025-05-31
-
别错过这次证明青春的机会
聂鲁达说:“所有青春都像一盏灯,在雨中被冲倒,湿漉漉却在燃烧。
2025-05-08
-
【温故】四月,书、人、识
编者的话 4月23日是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与读书有关的话题自然不止三十年。
2025-04-30
-
【独家】人物 | 张楚:刀锋温柔
逃 离 张楚迟到了。
2025-04-30
-
独家 | 余华旧作新编话剧《古典爱情》:“爱”的重命名
余华小说以其冷峻的叙事、对苦难的哲学化凝视以及先锋性的语言实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坐标。
2025-04-30
-
亲子阅读的深意与诗意
用机器给孩子阅读好吗?晚上读还是白天读?孩子喜欢看电视(电脑),不喜欢看书,怎么办?怎样理解幼儿读物的教育性与艺术性?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手父母意识到亲子阅读对在孩子成长中的必要性,但和孩子一起阅读,还需要大人付出时间、精力和智慧。
2025-04-25
-
独家 | 外卖诗人王计兵:生活中,我很少有“差评”
4月16日,正值世界阅读日前夕,在北京南二环的一间会议室,我如约见到了王计兵。
2025-04-24
-
米兰·昆德拉的“阅读法”早已透露通往艺术本质的“捷径”
当米兰·昆德拉打开米歇尔·阿辛博刚出版的《艺术的告白:培根谈画录》,便认定这样一份访谈,尽管来自弗朗西斯·培根生前最后的岁月,却丝毫未见严肃与沉重,恰恰相反,因为关心与谈论的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读之“令人很是愉悦”。
2025-04-16
-
【温故】三月,梦揽星河,船行水上
编者的话 2025年3月2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迎来了四十岁生日。
2025-04-01
-
专访张吉人:希望国内形成良好的非虚构图书市场生态
“译文纪实系列”部分书封 图源网络侵删 醒目的书名和边框,红、绿色的大logo,这些设计细节是“译文纪实”系列图书的标志性封面,具有很高辨识度。
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