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傲之魂——从姚雪垠先生的性情与风骨说开去
来源:文艺报 | 李复威  2024年03月18日08:37

姚雪垠先生的“傲”,在文坛上曾经引起热议。姚老在文章和报告中,直言不讳地肯定自己的艺术成就和创作贡献,毫无遮掩地转述名家权威对自己的肯定和褒奖。这些做法,有些读者和听众感觉“不甚习惯”,似易引起某些质疑与非议。对姚老这样学识渊博、经历宏富的大作家,出现这样的情态,我也曾百思不得其解。我想,想要真正全方位地认知姚老,应该有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和探索。

徐悲鸿先生有一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傲气是一种品性上的缺陷,傲骨则是人格上的魅力。二者虽都有一“傲”字,但所包孕的内容截然相反,一贬一褒,两种品质、两个境界,不可混为一谈。而二者之间,表象上又非泾渭分明、一目了然,有时是难以分辨的。

姚老的一生,向往光明,追求真理,虽遭遇众多坎坷,仍执着如一。姚老倾其后半生全部心血,冒着风险潜心创作。他的大部头历史小说《李自成》获得了享誉中外的成就,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五四”以来中国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空白,将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从演义层面提升至现代小说的轨道上来。这是姚老的贡献,是姚老在文学史上树立的一座丰碑。这样的成就,是值得姚老骄傲自豪的。

姚老一直担任中国新文学学会的会长,在每次学会年会的开幕仪式上,他都会做一次主旨讲话。他曾多次谈及文坛巨匠茅盾、历史学大家吴晗等生前对《李自成》的高度评价。有些是公开披露过的,有的则是私下交谈的内容。透露这些信息,表明了姚老对自身创作的自信。茅公等名家的评价,当然不是姚老杜撰的。至于能否全部都作为终极结论写入权威的文学史,那无疑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了。法国作家司汤达曾说过:“一个具有天才的人——具有超人的性格,绝不遵循通常人的思想的途径。”人无完人,当然不能用这个尺度去苛求每一个努力不辍的奋斗者。

一次,在学会的学术讨论会上,一位青年学者在发言中多次提及自己研究成果的意义和影响,似有“自我炫耀”之嫌。有人就此向会议领导小组反映,提出“自己的成绩让别人去讲”的观点。姚老听后大不以为然,说:“这是什么逻辑!宣讲自己的学术成果、交流研究心得,这本身就是我们召开年会的宗旨。讲自己研究成果的意义,即使是推论,也能开拓大家的思路,这有什么不对?自己讲自己,有初衷、有背景、有直感、有反省,清晰见底,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炫耀不炫耀,要看他是不是实事求是,态度是不是诚恳。”为此,姚老还专门讲到,有些文人受某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往往有一种言不由衷的“故作谦虚”和“过度谦卑”的陋习,表面上低眉哈腰、温文儒雅,颇似谦谦君子,而骨子里却自以为是、傲慢狂妄、不可一世。这是不可效仿的。

学会每年开年会都会遇到一个“排座次”的棘手问题。姚老总是向我们再三强调,既要尊重对方,也要为我们的荣誉力争,即使是地方上赞助出资开的会,也绝不能让我们的学者、专家受屈。他们学有专攻,术有所长,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特别加以爱护。

一次,姚老约我们在他家中聊创作经历。其间,家人告之,一位湖北的某地方官员前来拜访。姚老接过名片一看,脸上微露不悦,“让他等着,来过两次了,是来求我为他个人写字的。真是不厌其烦,让他等着”。

当年,姚老向我们透露,台湾文学界邀请他去访问。姚老说,自己是想去,但还没有最后拍板。“我要掂量,台湾方面是如何看待这次访问的,是用什么规格接待我这位大陆作家的。若轻率了,怠慢了,违背两岸‘一个中国’的原则,我是不会去的。我代表的是大陆作家,有我们的尊严。”这尽显姚老的人格之傲、尊严之傲——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风骨。

每次我们去姚老处汇报学会工作,他总是热情接待,没有一点架子。对于学会对他的一些特殊照顾,他都婉言谢绝道:“我是会长,年纪是大一些,但也是一名会员嘛。一视同仁,不能搞特殊。”一次在山西大同开年会,其间组织大家去嵩山观光。姚老渴望登顶一游,但又腿力不济,会上给他安排了一个人力轿子登临。返归以后,姚老总是心有不安地再三表示,让别人辛辛苦苦抬着爬山,不是滋味,这个福享得太大了。

一年暑假,姚老在京的家庭住房需要内部装修,我是在京的学会副秘书长,他嘱托我在师大校园内代找一临时住处。一切落实之后,一天晚上,我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出乎意料的是姚老在儿媳的陪同下站在门口。我住在校内没有电梯的宿舍楼五楼,那时的姚老已是行走不便,有时还需要人搀扶,爬上五楼真是谈何容易。我实在过意不去,连连表示,“姚老,有什么事电话告知我一下就可以了,何必您亲自……”“我是来看看你,聊聊天的。”“蓬荜生辉呀!”我告诉姚老,正值暑假,所有校领导都外出了,均不在京,无法尽地主之谊招待他。姚老一再摆手,说:“不必!不必!”

姚老是性情中人,发表一些看法时,直言快语,心中不存芥蒂。姚老的时间极为珍贵,对其他作家那些大部头的历史小说,他是不可能从头到尾细读的。而在翻阅之中,如发现有历史知识方面的低级错误——创作中的“硬伤”,他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不留情面。姚老对这种“硬伤”非常敏感,且很难接受。他认为,这是一个历史小说作家创作准备欠缺火候的表现。由此,他发表的一些意见,也的确容易让人产生“以偏概全”的印象,率直之下留有小小的遗憾。

奋斗者在成功和胜利面前,总是会欣悦无比和踌躇满志的。姚老就曾以体育比赛为例,指着电视屏幕上的镜头,风趣地谈及他对此的看法:“你们看,获胜者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又是击掌拥抱又是披旗跑圈,那可不是什么作秀,是发乎内心的激动,而失败者就蹲在旁边捂面抽泣。难道能上前去表示歉意,说‘对不起,让你失意了、痛苦了’?这是比赛!竞争!这就是人生的内蕴,是靠真正的实力说话的,是不相信眼泪的。高兴、激动,那是胜利者的权利,是对其努力拼搏的回报。这跟谦不谦虚风马牛不相及。”

后来姚老患重病期间,我们曾去姚老家探望,姚老坚持要下床到客厅去晤面。他感谢会员们对他健康的关心,详细询问学会工作,这种惦念之情让人感动不已。

姚老的这些点点滴滴,总引发我的思考。

谦虚无疑是人的美德,谦虚也要有道。谦虚的内蕴是从本质层面上真正认知到,个人的成就离不开对前人成果的继承,离不开无数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铺垫,离不开内部、外部、集体、团队的合力。一滴水的能量再大、作用再强,在浩浩荡荡的洪流中也只能是一滴水。谦虚应是人的本真品德的自然流露,坦坦荡荡,通通透透,不必着意表现在冠冕堂皇的言辞上、表面举止的客套上。事业上的奋斗、真理上的辩论、科学上的探讨、艺术上的追求是特别强调科学性和客观性的,是容不得“故作谦虚”和“过度谦卑”的。这极易混淆事物的正确属性,误导人们走入认知的歧途。目标正确、使命需要的“个人褒奖”“自我表彰”,在许多场合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低调是一种好风格,但不能因此而闭锁、阻断了信息。你的成就中,包含有国家、社会、同行的业绩,这是全社会共同创造、共享的财富。前人的挫折、坎坷,甚至失败,都是后人取得成功的垫脚石。“不懂谦虚”和“为谦虚而谦虚”,都是不可取的。

为胜利而欢呼、为成功而欣悦,是奋斗者理直气壮的一种心绪——傲。这样的“傲”,是信念的宣泄、荣耀的放射、志向的冲腾、成就感的矗立。借用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一句诗,对正义和真理的成功、胜利、荣耀,要“骄傲得周身骨骼发响”。这种傲志、傲情,对于自我,是马不停蹄、继续奋斗的一种心誓、一种宣言。对于同志、朋友、进取者、奋斗者、创造者,是一种鼓舞、一种激励。对于骄妄自大者、以权凌弱者,是一种人格威力的震慑、一种威武不屈的警示。这是“傲”的可贵的功能和威力,这种“傲”与自命不凡、目中无人、轻漫狂妄的人品缺陷没有任何联系。充满理性智慧和辩证思维的“傲”本身就蕴含着“谦”的基因,昭示着成功者、胜利者清醒的自我约束和理智的自我认知。为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时刻,都要在心魂上保持一种灼灼风骨——傲之存理,谦之并行,不越界、不滥觞,不卑怯、不矫情,如黄山上的青松,既凌崖展臂、雄风卓卓,又俯览深壑、定力沉沉。这种“傲”的真谛就是建立在充分实力基础上的坦然、非凡以及走向更大胜利的坚定与自信——一种个人品性的高超境界、一种焕发巨大正能量的人生理念、一种自强不息永不止步的奋斗哲学。

伟哉,傲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