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高晓声“偷”学做竹篮
来源:人民政协报 | 刘建东  2024年01月30日09:41

20世纪60年代初,高晓声被安排到三河口中学教了3年书,又被安排到位于三河口乡西南的一个西姚大队学习劳动。

高晓声天性聪明好学,许多农活和手工艺一学、一看就会。三河口乡东南有一个东姚大队,那边的村民有一项做竹篮的手艺,大队为此组建了合作社,将农民制作的竹篮售卖到远近几十里范围内的乡镇农村,是一项很不错的副业。虽说同姓一个“姚”,但东姚大队这边技术保密措施好,不肯教西姚大队的人,为此西姚人干瞪眼,眼红也没办法。

安排和照顾高晓声生活起居的是西姚一个小队长,叫姚培大,他谈到了东姚人做篮时很是羡慕。高晓声问:“那你们怎么不学呢?做篮又不是他们的独行。”姚培大说:“他们不肯教,我们也一直偷学,就是做不好。”高晓声说:“这有什么难的,你明天帮我弄一只篮来,我就不信做不好。”

果然第二天中午,姚培大就去集市上买了一只竹篮,交给了高晓声。高晓声将竹篮从外到里进行了仔细观察,然后又把竹篮一边拆解、一边依原样编织,研究了两个晚上,基本掌握了做篮的工序。三河口中学有一个学生是东姚村上人,高晓声便去东姚找到这个学生,说是家访,眼睛却一直看着学生家长编织竹篮,也顺带问问做竹篮的细节。学生家长便毫无保留地向高晓声介绍了做竹篮的一道道工序流程。

随后,高晓声找到了姚培大,请他购买一些毛竹和篾刀等工具,晚饭后在姚培大家里做了第一只竹篮,并且取得了成功。姚培大很高兴,当即决定要发动社员开展做篮这个副业。高晓声建议说:“东姚那边只做十斤头的中篮和小篮,咱们也做中小篮,东姚人是要来吵架的;我听说南面横山桥那边做三十斤头的大篮,咱们也做大篮,然后卖到江阴那边去。”

天下无不透风的墙,东姚人知道西姚人买竹子做篮,就派了一些人上门来指责西姚人偷技术,还说要去乡里告状。姚培大暗暗佩服高晓声的先见之明,对东姚人说:“你们睁大眼睛看看,我们都是做的大篮,谁稀罕做你们的小篮,铜钱赚不着,还白花力气。”东姚人到处看看果然都是大篮的半成品,无言以对地走了。

多年以后,高晓声谈起这段做篮的回忆,颇为感慨,并写进了自己的小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