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葛亮与马来西亚槟城读者的“美好食光”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3年07月28日17:19

近期,由中国作家协会指导,马来西亚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办,岛读书店和COEX 承办的“文学知味:葛亮的食光之旅”分享会在马来西亚槟城举办。

活动掠影

在分享会上,主持人介绍了葛亮的文学故事。她引用白岩松的话,把葛亮比作“文学界的李健”,“声音干净、古典清亮”,并介绍了葛亮的作品在中国获得多项大奖的背景。

部分读者合影

葛亮向读者介绍了以“食”为题的《燕食记》:这部作品以两代厨人师徒的经历,穿透岭南漫袤的近现代史;也以一间老字号由粤至港的发展历程,穿透地缘、人心世相的变迁,其中贯穿着文化传承的踪迹。葛亮表示,最让他难忘且欣慰的是,有年轻读者专门给他写长信,感谢他叙述了传统食物的种种,让自己理解了许多不知道的事。

现场交流

葛亮表示,写长篇虽然是体力上的考验,但《燕食记》的写作过程完全不痛苦,反而特别快乐。写到上世纪的风物,需要大量的历史细节,需要做大量的历史考察,因此写作也是一个整理历史资料和建立历史观的过程,自己十分享受这一过程。当读者的反馈与书中的历史观不同的时候,不同想法之间出现冲撞,也会带来不同的启发。对他来说,历史非常重要。一旦生活没有了历史感,每个人都会感到彷徨,每个个体也将无法体会到自身的意义所在。

在分享会上,葛亮提到人类学家提出的“高低语境人群”概念,即:历史积累较多的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下,沉淀出一种共同的语境和审美,因此交谈、写作中即使留白,也能彼此意会。比如食物,便是高语境人群的传达心意的媒介。这好比中国妈妈对一个在外头经历了各种磨难的孩子,不问责不追究,只在话筒那边一句“返黎饮汤”,一言胜千语。他说,中国人说的会心、神交和西方所说 的eye contact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它更加迂回,所蕴含的意义也更深厚。

葛亮认为,写作的意义很个人,就是一种沉淀。而作品被分享后赋予他人以价值,其意义是有加成的。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不是靠“介绍”实现,因为好的作品难以“一言以蔽之”,不然就变成了“说明书”。作品的好,不在于它的完整性,而是陈述的“打击和力度”。

在和读者的交流中,葛亮还回忆了自己从家乡南京到香港生活的这二十几年“自我培育”的心路历程和成长感受,引起了青年读者们的强烈共鸣。

畅谈文学与生活

在马来西亚期间,葛亮受到了马来西亚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负责人吴恒灿等汉学家的热烈欢迎,也和当地读者一起进行了深入交流。作家和当地读者一起,在海墘街的夜空下品尝粿条汤,在烟火味十足的七条路巴刹吃鸭肉粿条汤,在美食的交汇中畅谈文学,仿佛家人般亲密无间。马来西亚读者俱乐部负责人表示,未来希望能邀请更多中国作家走进海外读者的日常生活,与读者成为生活中的朋友,让具体、生动的文学故事,成为两国人民心灵相通的鲜活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