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美国传奇出版人戈特利布去世,从勒卡雷到克林顿都是他的作者
来源:澎湃新闻 | 程千千 编译  2023年06月16日08:30
关键词:戈特利布

当地时间6月14日,美国著名出版人罗伯特·戈特利布(Robert Gottlieb)在纽约曼哈顿去世,享年92岁。他的妻子玛丽亚·图齐(Maria Tucci)证实了他已在医院离世。

罗伯特·戈特利布

作为美国20世纪下半叶的传奇出版人,戈特利布编辑过包括约翰·勒卡雷、托妮·莫里森、约翰·契弗、约瑟夫·海勒、多丽丝·莱辛、哈伊姆·波托克等名家的小说;迈克尔·克莱顿、雷·布雷德伯里的科幻小说;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和《华盛顿邮报》前出版人凯瑟琳·格雷厄姆的回忆录;以及杰西卡·米特福德和安东尼·伯吉斯的作品。

在西蒙与舒斯特和克诺夫出版社工作的30年里,戈特利布将数百份手稿变成了广受欢迎的书籍,其中有许多畅销数百万册,获奖并使作者名利双收。他敏锐的目光和卓越的技巧为他赢得了一群忠实的作家,并使他成为了克诺夫出版社的总裁和总编辑。

1987年,戈特利布被任命为《纽约客》历史上的第三任主编,离开了相对平静的图书出版业,他来到了美国新闻业最引人注目的职位之一。他取代了威廉·肖恩的位置,后者已在该杂志担任了35年的传奇编辑。

这一任命如同一颗炸弹,154名作家、编辑等联名请愿,抗议肖恩的被迫退休。肖恩的文章曾创造了新闻业的历史,推出了一系列的畅销书,包括汉娜·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和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

请愿书提到了戈特利布才华横溢的名声,但还是敦促他退出,称像查尔斯·麦格拉思这样的内部人士最能服务于该杂志的传统(麦格拉思是该杂志的小说编辑和接班人,后来成为了《纽约时报书评》的编辑)。但戈特利布拒绝退出。他一头扎进了每周截稿以及充斥着奇怪的编辑与作家关系的混乱世界,这与他长期从事图书出版的经历背道而驰。

他在2012年出版的选集《杂志制作的艺术》(The Art of Making Magazines)中回忆说:“在出版社,你做的是一份严格意义上的服务工作。你的工作是为书和作者服务。”但在《纽约客》就不同了,他说:“你是活生生的神。你在那里不是为了取悦作家,但作家去那里是为了满足你,因为他们想上杂志。”

戈特利布的前任威廉·肖恩穿着夹克、打领带,被尊称为“肖恩先生”。而戈特利布并不像他那样受人尊敬、一本正经,他是一个古怪的俗气收藏家,喜欢塑料女性手袋,是古典芭蕾的狂热爱好者,还是一个古怪的亲英派,称作家为“亲爱的孩子”。

他不参加八卦杂志的午餐,更喜欢在中央公园吃热狗,或者在办公桌前吃三明治。他有着一张长脸,戴着一副厚重的眼镜,头发稀疏,穿着旧运动鞋、宽松的裤子和皱巴巴的polo衫,像个流浪汉一样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与员工闲聊。

为了减轻许多《纽约客》爱好者的担忧,他在五年中几乎没有做什么改变,而且大多是很小的改变。他接纳一些新的撰稿人,包括记者雷蒙德·邦纳(Raymond Bonner)、散文家朱迪思·瑟曼(Judith Thurman)和诗人黛安·阿克曼(Diane Ackerman),以及罗伯特·斯通(Robert Stone)和理查德·福特(Richard Ford)的小说。但他并没有缩短那些被批评人士称为冗长乏味的长篇文章,并逐渐赢得了大多数工作人员的信任和喜爱。

1992年,《名利场》的英国编辑蒂娜·布朗(Tina Brown)在一次友好的交接中取代了戈特利布的职位。离开《纽约客》之后,戈特利布及时恢复了为《克诺夫》杂志的编辑工作,并成为《纽约观察家》的舞蹈评论家;他汇编舞蹈、爵士和歌词选集,还写了几本书,包括2016年出版的回忆录《狂热的读者:一生》(Avid Reader: a Life),他在书中谈到了文学生涯的利弊。

“有些编辑总是因为自己不是作家而感到内疚。”他解释说,“我能写得很好——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写得很好。但它非常非常难,我就是不喜欢这种活动。而阅读就像呼吸。”

“他不仅仅是一名编辑,他是‘那个编辑’,”约翰·勒卡雷曾对《泰晤士报》说,“在任何国家,我都没有一个编辑能比得上他,没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指出,戈特利布使用2号铅笔标记手稿,经常在页边空白处用象形文字表示变化:波浪线表示语言过于华丽,省略号或问号建议作者“更加努力地思考,再试一次”。

罗伯特·戈特利布于1931年4月29日出生于曼哈顿。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一名教师。他在上西区长大,就读于道德文化学校。

作为一个多病、孤独、不幸的孩子,他在书本中寻求庇护。他说,十几岁的时候,他一天就读完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一周就读完了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巨著《追寻逝去的时光》。

“放学后,我每天会读三到四本书,一次可以读16个小时,”他在1980年告诉《纽约时报》。“我终日游荡在三间借阅图书馆和一间公共图书馆。”

在哥伦比亚大学,他轻松地完成了文学研究,并于1952年获得了学士学位。他于1954年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生学位。

戈特利布于1955年加入西蒙与舒斯特,担任编辑杰克·古德曼(Jack Goodman)的助理。他的老板1957年去世后,他成为了一名高级编辑,负责处理戏剧评论家沃尔特·克尔(Walter Kerr)和幽默作家S.J.佩雷尔曼(S.J. Perelman)的作品,以及小说和非虚构作品。他于1965年成为主编。

在此工作期间,他被一份名为《第18条军规》(Catch-18)的手稿迷住了,作者是一位名叫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的广告文案作者。书名更改是因为利昂·乌里斯(Leon Uris)当时正在写小说《米拉18号》(Mila 18),1961年,海勒的作品以《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的名字出版。

作为一部严肃喜剧式的反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畅销书。令人难忘的是它对二战飞行员的“俘虏”的描述,这句话成为了美国词典的一部分:如果他们疯了,就不必再执行任何飞行任务,但寻求豁免表明了对安全的合理担忧,也是理智的证明,需要执行更多任务。

戈特利布于1968年加入克诺夫,担任副总裁兼总编辑。他编辑了罗伯特·卡罗(Robert Caro)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罗伯特·摩西传记《权力掮客》(The Power Broker),从一百万字的原稿中删减了40万字,而这位作者却怒不可遏。尽管经历了残酷的删减,他们的合作还是持续了50年,并在2022年成为纪录片《翻过每一页》(Turn Every Page)的主题,该片由戈特利布的女儿莉齐·戈特利布执导。

卡罗在戈特利布去世后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出版商或编辑比他更了解一个作家想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帮助他做到这一点。”

戈特利布还编辑了亨利·比尔德(Henry Beard)1981年出版的《猪猪小姐的生活指南》(Miss Piggy's Guide to Life)和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1988年出版的《撒旦诗篇》(The Satanic Verses),后者促使拉什迪长期处于死亡威胁之下。

戈特利布于1973年成为克诺夫出版社的总裁。

除了回忆录,戈特利布还写过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和编舞家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的传记,一本关于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子女的书,并为《纽约书评》和许多其他出版物发表过文章。

他后来出版的书籍还包括《濒死体验……及其他》(Near-Death Experiences… and Others),这是一本主要为《纽约书评》撰写的散文集,以及一本神秘电影明星的传记《嘉宝》(Garbo)。但他始终将自己视为一名编辑——漂浮在幕后的某个地方。

“编辑与一本书的关系应该是无形的。”1994年,戈特利布告诉《巴黎评论》,“比如说,任何读《简·爱》的人最不想知道的是,是我说服了夏洛蒂·勃朗特,第一任罗切斯特夫人应该被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