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庆祝中韩建交30周年·品读中国”座谈会举行 李洱出席并发言
来源:CCTSS(微信公众号) |   2023年01月04日09:24

近日,由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指导,韩国外交部、文化体育观光部支持,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与韩国亚洲日报主办的“庆祝中韩建交30周年——品读中国”座谈会于在首尔举行。韩国国会议员洪翼杓、黄熙、李容镐、金润德为活动致辞。亚洲新闻集团会长郭永吉,亚洲日报代表梁圭铉、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孙燕、李少鹏及韩国社会各界人士、中国文化爱好者、中韩主流媒体记者近百人出席活动。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李洱等7位中韩代表参加座谈会并发表演讲。

“品读中国”是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于2016年创办的品牌文化讲座,活动邀请韩国高校和文化界知名汉学家讲述中国文化,让更多的韩国民众了解多彩厚重的中国文化和历史底蕴,积极促进中韩思想交流与民心相通。此次座谈会系疫情以来首尔中国文化中心首次线下举办汉学家交流活动,并进行网络现场直播。为巩固活动成果,还将出版《品读中国》文集,收录包括与会者在内约20位中韩汉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

李洱《期望深入对话》演讲视频截图

中国当代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李洱则通过视频向韩国学者和观众表达了自己从事中韩文化交流的心声。

李洱在名为《期望深入对话》演讲中回忆了自己与多位韩国作家深厚的文学情谊,指出中韩两国文学一脉相承,都具有浓重的家国情怀,更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契合。

李洱随后在谈到中韩文化交流时指出,在数千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中韩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都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了很多相似的文化传统,是两国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间有着相同的文化根系,未来双方要立足于两国文化传统,关注当代现实,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探讨。

以下为李洱教授演讲内容摘录:

我去过两次韩国。第一次是与莫言、刘震云、张悦然一起去的,参加亚非文学会议。据说亚非文学会议的源头,是历史上著名的万隆会议。在那个会议上,我认识了许多韩国文学界人士,也看到了许多亚洲和非洲的著名作家,比如韩国著名诗人高银。我与韩国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朴宰雨、著名翻译家朴明爱、金泰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一天,吃早餐的时候,莫言指着巴勒斯坦著名诗人达尔维什,对我说,那哥儿们将获诺贝尔文学奖。达尔维什是巴勒斯坦建国宣言的起草人,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诗人。他后来与阿拉法特意见不合,对巴勒斯坦两派的内斗非常不满。对两派的内斗,他写了一首诗:“我们胜利了,一个民族现在有了两个政府。他们互不讲话。我们胜利了,但真正胜利的,是占领者。”不久,达尔维什就去世了。又过了四年,获诺奖的却是中国的莫言。他们两个人,包括韩国诗人高银,不管谁获奖,都是文学的胜利。他们的诗歌与小说,都植根于古老的东方文明,并接着现代文明的洗礼。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民族的兴衰,有着浓重的家国情怀。

因为我的小说《花腔》被朴明爱女士译成了韩语,我后来又应邀到韩国访问。这次访问,我与韩国的作家有过两次深入的对话。我深深感到,中韩两国之间,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最重要的话题,就是民族的分裂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在历史和地缘政治的作用下,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常常会有身不由己之感。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三种时间之内,那就是历史时间、自然时间和个人时间,与其同时我们也都拥有三种经验:历史经验、自然经验和个人经验。这三种经验纠缠在一起,成为我们共同的命运。朴明爱女士和朴宰雨先生为《花腔》写下的评论文章,后来在中国著名的文学刊物《作家》发表了,现在已经成为研究《花腔》的重要文献。《花腔》之后,我的长篇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也被金顺珍教授译成了韩语。这是一部关于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小说,是最早涉及到中国乡村的民族选举和计划生育的小说。在中国的计划生育制度出现重大调整的今天,这部写于2004年的小说,被批评家认为,带有强烈的预言性质。

我在2018年发表并出版了长篇小说《应物兄》,它写的是儒家文化在当代世界的命运。它正在翻译成英语、意大利语和瑞典语,我也期待着它能够早日与韩国读者见面。而且我相信,这部小说会在韩国遇到它真正的读者。因为儒家文化,无论对中国还是韩国,都是我们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我们言说于斯,也应该交流于斯。

我衷心祝愿会议成功,并期待着早日见面,有更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