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评委的18堂小说精读课
近日,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评论家王春林教授的新作《长篇小说的高度: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精读》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王春林教授系《小说评论》主编、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曾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评委,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本书收录了王春林教授对《人世间》《白鹿原》《推拿》《繁花》《蛙》等广受读者欢迎的18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细读与评析,以18堂深入浅出的小说精读课,徐徐铺展开一幅全景式的文学地图,为读者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经典提供了一份珍贵指南。
《长篇小说的高度: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精读》 王春林 著 KEY-可以文化 |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茅盾文学奖对于作品的主旨意蕴、叙事手法、结构方式等均有高要求。本书中,王春林教授兼顾作品的可读性、思想艺术高度等因素,从48部获奖作品中精心选择了18部各具特色、广受欢迎的长篇精品,以评论家的专业视角带领读者领略这些作品的丰厚内涵和艺术魅力。
王春林认为,从文体的角度看,当下时代的中国长篇小说创作可以分为 “百科全书式”“史诗性”与“现代型”这样三种不同类型。书中讨论的18部作品,既有极具史诗气质、书写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下普通人日常生活经验的《人世间》,也有像《蛙》这样聚焦共和国六十年计划生育史,在深入反思的基础之上提出历史观念重构的野心之作;既有以《应物兄》《春尽江南》为代表的,展现权力与资本场域下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精神困境,洞穿时代隐秘症结的作品,也有诸多关注都市生活偏僻角落中的边缘人和随现代化进程逐渐被甩出主流社会的少数族群的作品,如描写盲人群体爱与欲望的《推拿》,为已成为历史遗存物的民办教师群体发声的《天行者》,还有讲述在我国几近消亡的鄂温克族往事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既有《白鹿原》《秦腔》《繁花》《一句顶一万句》这样家喻户晓、流传极广的口碑经典,也有如《北上》》《生命册》一般文学和社会价值毫不逊色,但尚未走进大众视线,仍待更多读者关注、欣赏的不俗之作。
更多
阿来:文学首先是建设自己
“作家就是跟限制做搏斗的,写作的乐趣在这儿,难度在这儿,挑战性也在这儿。”
更多

他把莎士比亚译成《聊斋志异》
几乎所有中国莎学史的书都会提到《吟边燕语》,它也给林纾带来无尽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