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民众生活反映国家的巨变和成就
创作源于生活。我出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从小耳目濡染的皆是许多普通人的故事。2018年,我有幸接触到几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结合她们的传奇人生,写一部新中国成立至今,反映新中国女性自强不息精神的小说的念头跃现脑海。
我采访了10多位高寿老人,《芙蓉花开》的故事逐渐在我脑海里成形。随着多次修改和完善,一部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普通民众的生活反映新中国的巨大变化和卓越成绩,以及女性权益的变革和进步的小说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个创作过程,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我没有选择用说教、僵硬的方式去讴歌中国共产党和祖国,而是选取了书写跨越几十年历史的普通人物传奇故事的方式,写民生冷暖,写万家忧,这样自然而然就过渡到爱党爱国的主旋律,从而更能打动人心。
更多
格非、杨好:生活充满烦恼,但人可以快乐
两位作家认为“没有经验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一个好的作家,有很好的修养,有很强的思考力,才能捕捉住神来之笔。
更多

邹韬奋在抗战时期的家国情怀
上海韬奋纪念馆主办的“笔柄千秋唤救亡”主题展览揭幕……
更多
诗歌 | 崖头如碑(组诗)
崖头上的老人与崖头下的村庄 是两个世界,中间一条石板路间隔
散文 | 薄荷的里下河奇旅
在里下河这片钟灵毓秀之地,我,薄荷,悠悠然开启独属于自己的奇妙旅程。
散文 | 梅雨有信
原来这江南的梅雨信,不过是大地蘸着无尽水痕,写给凡间的一封封情书。它无声低语:且让日子慢些,看草木吸饱水汽,山色渐渐朗润,待云开雨霁,自有明媚铺陈开来——生命之丰润,恰在
散文 | 情因黄河起
恍如隔世,在横亘着新与旧的堤坝上,俯视星空下古老而又年轻的黄河,仰望黄河上璀璨的星空,与时间老人默默对视,与万物共怀的依是归来的羞涩少年。
散文 | 忆母亲——井水浸透的端午
母亲将溽热的端午喧嚣、活色生香的故乡光景,连同她深沉无言的爱,如同箬叶包裹的糯米,一并封存于时光的静水深流;那井水的寒凉浸透了粽子的糯软,也浸透了记忆深处母亲温热的指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