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孤独”,存于每个人心中
今年3月初,在马尔克斯诞辰92周年之际,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网飞(Netflix)宣布已获得马尔克斯经典之作《百年孤独》的电视剧改编权,并将用西班牙语讲述这个故事。
2019-03-16
-
《荒原》中的“腓尼基人弗莱巴斯”
1922年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发表,迄今已将近一个世纪了。
2019-03-15
-
《佛罗伦萨的神女》:文艺复兴的多元视角
2010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杰克·古迪(Jack Goody)爵士出版巨著《文艺复兴:一个还是多个?》(Renaissances:The One or The Many?,中译本由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邓沛东译),其主旨在于揭示西方文化史上影响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局限于十四至十六世纪,亦非西欧所特有——早在公元八至九世纪便有加洛林王朝文艺复兴,其后有犹太教文明的繁盛,再后更有自公元十世纪绵延至十六世纪的伊斯兰教文艺复兴。
2019-03-15
-
译者是侦探,是挑战思维的勇士
上图为李六乙导演的话剧《哈姆雷特》剧照 作为被排演最多的舞台经典,每隔15分钟,全世界就有一台《哈姆雷特》在演出。
2019-03-14
-
大仲马俱乐部
卢卡斯·卡索是一名专替藏家寻书的书探,博览群书,也以书赚取暴利。
2019-03-11
-
“还原”纳博科夫
提起蜚声中外的长篇小说《洛丽塔》的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广大读者一定并不陌生。
2019-03-11
-
文豪漱石与他的“恶妻”
1867年,夏目漱石出生在日本江户,是典型的明治人、江户仔。
2019-03-11
-
黑犬与白鲸
近年来,有着英国国民作家美誉的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在国内风靡一时,几乎全部作品都被译成了汉语。
2019-03-11
-
乌埃尔贝克《幸福荷尔蒙》:弄潮儿的“幸福丸”
2019年伊始,法国驰名遐迩的作家米歇尔·乌埃尔贝克推出了他的第7部小说《幸福荷尔蒙》(Sérotonine),迎春潮推波逐浪。
2019-03-11
-
《好人难寻》:上帝或许知道
“上帝已死。
2019-03-11
-
意大利女性作家掠影:那些奇异的花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带领读者进行的一次穿越之旅,穿越个体或者群体的历史。
2019-03-11
-
沙青青评《同情者》:“我们的越战永远不会结束”
1975年5月7日上午,在西贡市独立宫前的广场上,“西贡-嘉定”军事管制委员会主席、南部和第6区(B2前线)总司令陈文茶在数万军民参与的集会上,代表越共政治局和军管会发表了一篇讲话。
2019-03-07
-
一本新传记,讲述朋友们眼中的马尔克斯
出生于哥伦比亚的美国记者西尔瓦娜·帕特诺斯特罗(Silvana Paternostro)最近出版了一本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的新传记《孤独与同伴》(Solitude & Company)。
2019-03-05
-
文人间的恩怨和狗血,才是写作的第一生产力
为什么作家们都爱写恩怨情仇,还能写得精彩纷呈、令你展卷欲罢不能?当然是因为头破血流、爱恨厮杀就是他们亲历的人生。
2019-03-05
-
文字有灵,在多和田叶子这里发挥到极致
旅德日本作家多和田叶子的《飞魂》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有自己的历史,古代文献,动植物,诗人,谚语,也有一套虽则我们不太明白但运行有效的规则,在那里,文字具有巨大的魔力,在高处俯瞰着人类,而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才有与文字之灵短暂沟通的机会,这种电光火石的交换转瞬即逝,平日人们只能在修行和等待中度过。
2019-03-05
-
伯林笔下的马克思
2018年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导师马克思200周年诞辰,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中国大陆除了对马克思进行了诸多隆重热烈又朴实无华的纪念活动外,也出版了关于马克思的不少读物。
2019-03-04
-
在英国沃金小镇邂逅“火星人”
沃金是伦敦以西30多公里外一座鲜有人问津的小镇,但对于许多科幻迷而言,这里可谓“圣地”。
2019-03-04
-
艾丽丝·门罗:她的笔下不只是惊心动魄的女性生活
艾丽丝·门罗住在加拿大的克林顿,一个3000多人的小镇,距离她的出生地安大略省休伦县温海姆镇并不遥远。
2019-03-02
-
每个人都在文学中追寻终极的诗意
几个月前到访中国的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曾对媒体说自己正在关注人工智能话题,在一系列关注和思考背后,他也将于今年春季推出这部全新作品Machine like me。
2019-03-02
-
保罗·奥斯特的形式游戏
2017年,保罗·奥斯特最新一部形同大辞典的四重奏长篇小说《4321》“重磅”出版,这部翻译成中文有800多页的作品,以近乎平行空间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从出生到20多岁的四重不同的成长故事。
20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