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头一看》创作谈:萤火虫之光
最小的表弟九岁时,我十四岁。
关键词:  林那北2021-11-29
-
《八声甘州之云起》创作谈:诗词里的甘州
在中国的古代文化里,词牌名一直是一个关键词。
-
我们都在寻找叶安娜
新冠疫情来得最为迅猛的时候,我留守在纽约长岛市的一间小屋子里。
关键词:  田十七2021-11-29
-
范稳:“创作一部长篇,也与种一块田无异。”
《太阳转身》后记:想去种一块田 2020年夏季,新冠疫情刚刚得到控制,我就去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采风。
-
王秀梅:写给它的11篇创作谈,完整地描摹我一路走来的样子
2008年,我在《文学界》上发表了中篇小说《血统》,被《中篇小说选刊》第三期转载。
关键词:  王秀梅2021-11-24
-
巴音博罗:写作的风险和茫然
一 一九八九年的某天,在玩了一段摄影和硬笔书法之后我开始写诗,整个九十年代我几乎在所有的汉语刊物(包括海外)都发过作品。
2021-11-23
-
羽南音《龙骨星船》:月海浮沉
很小的时候,我读到一首诗《江雪》。
-
“寓言化写作”的深度和它“自成一体的天地”
一 寓言 金赫楠:收到你的电子邮件,我的手落在鼠标上,却迟迟没有点开文档。
-
徐怀中:铭记历史 讴歌英雄
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在战争年代,那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是党在抗日根据地设立了免费高小,我才有机会去上学,后来考上边区政府开办的太行第二中学,算是有了点文化。
关键词:  徐怀中2021-11-19
-
老藤:沉思与回望
写一部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荒第一代拓荒者的长篇小说,是我久蓄于心的想法。
关键词:  老藤2021-11-18
-
海飞:往事纷至沓来
杭州是一座适合回忆的城市。
关键词:  海飞2021-11-18
-
鲁敏:惦记“有总”许多年
有总这个人,我惦记他许多年了。
关键词:  鲁敏2021-11-17
-
《她的云》:今我是云上的采盐人
不记得在哪本书里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当事物找不到它的位置时,故事就会发生。
关键词:  丁东亚2021-11-17
-
马金莲:熟悉人的陌生之面
挺喜欢"千人千面"这个成语,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总免不了从平面角度去看人待物,而到了小说这里肯定是不行的,小说所展现的人不应该这样,相反,需得是一人多面,这样才能写出全面、圆润、复杂、真实的人,因为人是活生生的,而活生生的人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是驳杂、多面的。
关键词:  马金莲2021-11-16
-
文学如果不能观照现实,那它存在的意义很可疑
《好归》是一篇我向兄辈们致敬的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是家乡第一批来深圳搵食打拼的人,几十年过去了,他们遭遇各自的命运变迁,有飞黄腾达者,有黯然回乡者,自然更多的是在城乡之间游走,渐渐模糊了哪里才是家乡的无根之人。
关键词:  陈再见2021-11-15
-
王棵:被一场终将到来的盛事打开乡愁
《桑田日暖》 王棵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桑田日暖》出版后,我才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是在写了快二十年小说的时候,才开始写这部关于故乡的长篇小说呢? 我当然写过几篇关于故乡的中短篇小说,可长篇和中短篇不太一样。
关键词:  《桑田日暖》2021-11-12
-
我们生活在一个年轻的时代
《男孩们》 杨好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其实在完成一个小说之后关于创作的讲述或是记录,来自写作者的说法已经变得没那么可靠了。
2021-11-12
-
葛亮:这个故事,发端自我的一个梦
写完这篇小说,我想,还是需要做一个说明。
关键词:  葛亮2021-11-12
-
郑小琼:《杀女》创作谈
去年疫情期间,遇到了十几年前的工友。
关键词:  郑小琼2021-11-12
-
林东林:远方有什么
这是一个快速移动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人类迄今最为便捷的出行方式——飞机、高铁、动车。
关键词:  林东林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