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小凡:端起的是酒,喝下去的却是千滋百味
酒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关键词:  杨小凡2021-09-23
-
长篇《潮汐图》创作谈:珠江的形状
2017年,翻画册偶遇一幅水彩花蝶:19世纪中叶,24.5x32厘米,一枝红芙蓉坐镇,蛾蝶傍花翻飞。
关键词:  林棹2021-09-23
-
丁力:关于《年轻气盛》
前段时期我在《文学自由谈》发表“深圳为什么没有出大作品”之后,各地各行各业的许多朋友通过各种途径联系上我,欲和我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但无论他们从哪个角度聊,聊到最后都会问:“既然你20年写了40部长篇小说,算上中短篇小说集恐怕有50本了吧,为什么不集中精力写一部‘大作品’呢?”针对不同的人,我给出了不同的理由,但最根本的理由却并没有说,那就是:我本身有短板和缺陷。
-
挖掘人心深处的东西,才最有意思
2017年到2020年,我连着写了两部长篇,《城中之城》和《心居》。
关键词:  滕肖澜2021-09-22
-
一个人,一代人,一个时代的破土与升腾
仿佛时间漫漶而过 这是我完成的第一部人物传记,书名《区炳文传》,区炳文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位灯饰行业的民营企业家。
关键词:  习习2021-09-22
-
《河岸焰火》创作谈:虚伪的爱
严肃而庄重地把“爱”这个词说出口时,我总感觉自己像一个以爱之名散播教义的圣母,难免显得滑稽而可笑。
关键词:  叶昕昀2021-09-22
-
关于《南方口音》的一些念头
我的一个邻居,姓谢,七十多岁,我叫他谢伯,从重庆到贵阳帮女儿看孩子,烧得一手好菜,尤其擅长做鱼。
关键词:  肖江虹2021-09-22
-
作为自我教育与成长的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面对的是作家和作品。
关键词:  张涛2021-09-17
-
李西闽:我家里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刺绣的花环,那是一种情义,也是祝福
20世纪80年代初,我还在闽西贫困的河田镇读高中,因为喜爱文学,如饥似渴地读着各种文学作品。
关键词:  李西闽2021-09-17
-
白琳印象记:“没有丰沛的爱是不能成为作家的”
2011年秋,我参加了鲁迅文学院翻译班的学习,为期三个半月的时间,都是在北京语言大学度过。
2021-09-17
-
东来:写作者对抗着摧枯拉朽的速度,也最激烈地对抗着遗忘
当下的时空似乎被狠狠压缩,记忆被各种无关紧要的事情填塞,无法自如地流淌,遗忘来得太快太快了,快到连遗忘时一丝丝涟漪也无。
关键词:  东来2021-09-16
-
《鬼指根》创作谈:佛事与人事
初学电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用全拼输入法。
-
李铁:我们的关系
写《升学宴》这篇小说时,想得最多的是人际关系。
2021-09-15
-
众谈:地理诗歌的无限可能
的确未曾想到,出版第一部诗集即能配套出版一部评论集,这让我是怎样地惶恐与感激呢? 最初只是想请一二位学者为我的地理诗指谬,因而关注到了陕西师大文学院荣休教授张学忠先生,他曾对南宋范成大的诗歌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与阐述。
-
林森:对自身文化、历史和自然的自信,让这一切有了可能
“进化”是一个动词,它总能让我们想到变化、演进和新的气象,让我们想到不断的升级换代;可它在某些时候,也是一个名词,指的是浙江的一个镇,一个和它的名字一样,不断更新、演化中的地方。
-
黄朴: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
世界金灿灿的,落日拼力将余烬投射到群雕之上,银杏的叶片哗哗飘落,空中游荡着金黄的身影,老人的刻刀似乎将天空凿出一个金黄的洞,忠实如奴的犬站起身,疑虑的目光望着一个个面目迥异的雕像。
2021-09-14
-
陈春成《雪山大士》创作谈:D
球员中信佛的不少,最有名的是巴乔。
关键词:  陈春成2021-09-14
-
最好的时光在一座孤岛上
《过往》写于2020年疫情期间,原来的生活节奏被打破了,有一种整个世界停止转动的感觉。
2021-09-13
-
吴可彦:写作是接近真实的存在
作者简介 吴可彦,1990年生,盲人,出版有长篇小说《星期八》《茶生》,短篇小说集《八度空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21-09-12
-
任晓雯《岛上》:一群疯子,一个岛屿和一个女孩
《岛上》是我十九年前的长篇处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