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与存在,细节与现实——评穆萨的小说创作
一、叙事装置:死亡与记忆 在穆萨现已发表的中短篇小说中,死亡和记忆常被用来解构小说叙事。
2025-03-25
-
生活在此处——当代的异乡者与心灵的解剖术
“不过后面跟我就没有关系了,他自己沉迷到这件事上,说是有种野心,要做普通人的史官,用眼睛写下普通人的起居注。
2025-03-25
-
《长乐未央》:以人物命运 呈现山乡巨变
李玉平的《长乐未央》是一部以“新时代山乡巨变”为题材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讲述了福州市长乐区在40年间发生的沧海桑田,触摸民族复兴的脉搏。
2025-03-25
-
醉成一朵泥块,黑花开满梦里
这个题目化自臧克家的诗作《炭鬼》:“一直醉成一朵泥块,黑花便在梦里开满。
2025-03-25
-
杜安隐《丽日熔金》:历史褶皱中的三国女性史诗
在历史的叙事长卷中,女性的声音和身影总是被置于男性主导的宏大篇章之后,显得微弱而模糊。
2025-03-24
-
一封写给家乡的情书——谭谈新作《故乡》读后
八十高龄的谭谈的新作《故乡》,与其说是一部关于故乡的纪实散文集,不如说是一封写给故乡的情书。
2025-03-24
-
打开吴宓的“小红箱”
在当代中国学界,吴宓是一个由冷渐热的研究对象。
2025-03-24
-
《美丽查干湖》:人们能否从故乡重新出发?
故乡如同人的精神脐带,无论你身处天涯海角,还是宇宙洪荒,只要你活着,它与你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不会被切断。
2025-03-24
-
一本有情之书——评《“文人”汪曾祺研究》
提到汪曾祺,从文学界到普通读者几乎都对其倍加推崇。
2025-03-24
-
反经验、反常识、反表象现实的写作实践
黄梵是一个稳健内敛且博学睿智的学院派写作者。
2025-03-24
-
细描文本的肌理 深探作家的内心
这次以已故作家贾大山小说的审美为主的研究过程,首先得益于对其文本的细读。
2025-03-24
-
“新工业文学”的现实根基与突破潜能
新时代文坛出现了一系列以“新”字引领的文学命名,继“新南方写作”“新东北作家群”等之后,“新工业诗歌”“新工业文学”又成为文学生活领域的“热词”。
2025-03-24
-
她们的故事,是女性力量的最好诠释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自卫战争,是中华儿女奋力抵御外侮的民族解放战争。
2025-03-23
-
《上海记》:以诗性之笔,叙写沪上风华
“你也在怀旧,我也在想象,这公园也与你有关——你想到它,它就与你有关了。
2025-03-23
-
《动物之山》:童话笔触下的现实丛林
马原新作《动物之山》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通过塑造奇幻与现实交织的世界,表达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2025-03-23
-
《让流水记住我们的名字》:在自然的诗意交响中疗愈创伤
海勒根那的短篇小说《让流水记住我们的名字》从琼的视角出发,将个人苦难与自然哲思相交融,在现实、梦境与记忆的缝隙中,她寻到了疗愈童年创伤的“种子”。
2025-03-23
-
《椒麻咖啡》:未能解开的方程式或许是最好答案
读李庆西的新作,一开始便对题目《椒麻咖啡》充满疑问。
2025-03-23
-
《逛书店:从北京到巴黎》:书店里的山河春秋
书店是一个不受物理空间限制的交流所在,翻开一本书,阅读一段文字,欣赏书架上的封面,看看色彩与设计,你就开始了与书和作者的交流,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文本的开放性决定了每个人的交流和体验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人看一本书,哪怕只是浏览、或者匆匆瞥一下书的外观,所得的观感都有所差异。
2025-03-23
-
《鲜花大道》的生命韧性
一口气读完吕不二的《鲜花大道》,感触颇多。
2025-03-23
-
大河如贯 斯文在兹
刚出版不久的《行走的印迹——安平秋古籍工作论谈》(简称《行走的印迹》),浓缩了作者59年古籍事业的历程。
202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