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二毛《谢辞辞》:城市寓言抑或文化隐喻
钟二毛的《谢辞辞》以颇具冲击力的悖论开场:“孩子马上要出生了,可全家人都高兴不起来。
2025-03-12
-
木棉怒放念啸仙——品味陈其明报告文学《阮啸仙》
在我的案头,至少已有6本关于介绍农民运动理论家、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者阮啸仙的著作,作者都是陈其明。
2025-03-12
-
《破壁与神游》:诗歌的困境意识与破壁精神
作为一位在诗坛具有辨识度的诗人,陈先发在创作与理论上均卓有建树,两者之间正好构成互证关系。
2025-03-12
-
诗意呈现戍边人的精神世界——评诗集《边境书》
诗人雷平阳为云南戍边警察吴振的诗集《边境书》所写的序言中,称他的诗是“刀尖上盛开的玫瑰”。
2025-03-12
-
书写对自然世界的深爱——读散文集《神农野札》
对于作家陈应松而言,神农架是一种成全。
2025-03-12
-
你真美啊,请歇一会——读舒飞廉小说《歇会亭》
人有偏爱。
2025-03-11
-
《巴克图往事》:历史记忆的文化书写
位于中国西北边陲的塔城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走廊,巴克图口岸更是具有超过两个世纪通商历史的重要商埠。
2025-03-11
-
在农事书写中重审乡村伦理 ——评陶丽群《插秧季》农事书写模式及其意义
由鲁迅所开启的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经过百年发展形成了相当成熟的叙事模式和美学经验。
2025-03-11
-
“罗生门”的语言迷宫和“聊斋志异”的鬼魅世界――谈小说的视角与人称:有神有人
● 摘 要 小说的视角与叙事人称密不可分,二者的结合决定了小说叙事的视角宽窄和深浅甚至文体的特点。
2025-03-11
-
后发制人的学院派小说——读格非《望春风》
一 格非原名刘勇,是当代小说家中的“学院派”。
2025-03-11
-
回来的决心——读肖睿《暖阳和他的花雕马》
新春之际,大多数中国人再次经历了返乡又出乡的过程,在今日这样一个高流动性的世界中,“故乡”似乎不再是层峦叠嶂经年行旅之后的终点,而是一座轻易抵达的站台。
2025-03-11
-
消失的野性——读索南才让中篇小说《姐妹花商店》
我因某种原因,最近又重读《姐妹花商店》,这是索南才让“商店系列”中的一篇,首发在《收获》杂志2024年第2期。
2025-03-11
-
在弥勒,谁窃走了佛祖的心?——从骆平小说《在弥勒》说开去
在“身份社会”中,可能没有哪一个群体,像知识分子一样,地位起伏不定,形象诡谲多变,有时充当着忠肝义胆的时代砥柱,有时又扮演着尔虞我诈的跳梁小丑。
2025-03-10
-
王蒙·耄耋顽童·《霞满天》——用“评点”法写的一篇小说评论
《霞满天》故事提要 王蒙的中篇小说《霞满天》是一“奇葩”,讲的是“前所未有的奇葩故事”[1]。
2025-03-10
-
舞台感、荒诞风与悬疑小说的一种读法——读余静如《客厅里的阿芙洛狄忒》
罗马宫殿风格的装修、夸张又无用的廊柱、几幅仿制的中世纪油画、放在客厅中央的浴池、装修到一半的房子、一家人围坐在古典式样红木圆桌旁吃饭……余静如的新作《客厅里的阿芙洛狄忒》中最重要的故事发生空间,不再是以往诸如男女朋友合租的出租屋(《妙尔》)、或者是母女共处的家宅(《夜班》)等现实感比较强的日常生活空间,而更多具有着某种舞台感和荒诞意味,比如白色的罗马式廊柱搭配中国红木圆桌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怪异的色彩和美学组合。
2025-03-10
-
凡睹人家男女、大地林沼,总是境——评贾梦玮《往日情感》
金陵才子贾梦玮新著《往日情感》,一本属于冬天的书,也是一本讲述往日情怀的怀旧之书。
2025-03-10
-
平行时空的可能与暗经验——关于李宏伟小说
平行时空是否存在?这是我们常常想到的问题。
2025-03-10
-
珍惜“微末而珍贵的诗情”——读付秀莹《旅途》
1935年,作家丰子恺写下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车厢社会》。
2025-03-10
-
曹霞:青年写作与流动的现代性
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论题,青年写作的所指与边界必然面对着自我的更新迭代。
2025-03-10
-
绿漾新乡村——读张同《嫁接草木的人》
一个人、两个人、一群人,一个场景、两个场景、多个场景,这些元素看似零散地分布在一部作品里,然而当合上书本,却能让人分明感受到其中意蕴深远、回味无穷。
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