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文学》2025年第11期 | 鲁顺民:他从岁月的夹缝中出走
然后,是二〇二四年十一月一日,农历的十月初一也行色匆匆赶了过来。
2025-11-25
-
赤子心,家国情
2025年10月20日,气温断崖式下降,“武仙城际铁路仙桃站”乘客寥寥,一位年过半百的男子冒着风雨进站。
2025-11-24
-
国宝南迁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
2025-11-21
-
雪域高原的生命诗行
世界屋脊的召唤 2012年,钱塘江畔的霓虹与西子湖畔的垂柳共舞,高耸入云的写字楼,将杭城的繁华叠成错落有致的天际线。
2025-11-21
-
永不褪色的“志愿红”
黄建华,祖籍湖北黄梅县,1932年6月出生于湖北武汉,1949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衡宝战役、广西剿匪、解放海南岛等。
2025-11-20
-
扎根笔记|徐鲁:“雷公不打种竹郎”——幕阜山区扎根笔记
【栏目语】 2024年,《作家通讯》全新改版,推出新栏目“扎根笔记”,邀请在基层一线工作、驻点、深入生活的作家、文学工作者分享他们对于广袤大地和人民生活的观察与体悟,展现新时代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向人民学习”的精神风貌。
2025-11-19
-
王安润:编辑轶事
报社先是在机关大楼上,后迁到一座二层小黄楼,再到迁出小黄楼与电视台合并,有13个年头。
2025-11-19
-
《啄木鸟》2025年第10期|李佳:经纬人生——叩响“诚信之星”姜经纬的深情岁月(节选)
小编说 多年前,世博安保期间的一次新闻采访,荧幕上的姜经纬被山西夏爸爸错认为逝去的爱子。
2025-11-18
-
西出阳关:与十三个罕见病家庭同游
1. 导游说,家人们,现在可以去上一下洗手间,然后进入阳关博物馆参观。
2025-11-17
-
《山西文学》2025年第10期 | 乔忠延:本色英雄(节选)
乔忠延,山西临汾人。
2025-11-14
-
十年忆
在一场细雨里,我们又一次奔赴三大高原交汇之地的甘肃洮河岸边。
2025-11-13
-
扎根笔记|强雯:大数据浪潮里的乡野文保寻根
【栏目语】 2024年,《作家通讯》全新改版,推出新栏目“扎根笔记”,邀请在基层一线工作、驻点、深入生活的作家、文学工作者分享他们对于广袤大地和人民生活的观察与体悟,展现新时代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向人民学习”的精神风貌。
2025-11-13
-
扎根笔记|李昀璐:大厂村的日与夜
【栏目语】 2024年,《作家通讯》全新改版,推出新栏目“扎根笔记”,邀请在基层一线工作、驻点、深入生活的作家、文学工作者分享他们对于广袤大地和人民生活的观察与体悟,展现新时代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向人民学习”的精神风貌。
2025-11-12
-
扎根笔记|任茂谷:四色之花
【栏目语】 2024年,《作家通讯》全新改版,推出新栏目“扎根笔记”,邀请在基层一线工作、驻点、深入生活的作家、文学工作者分享他们对于广袤大地和人民生活的观察与体悟,展现新时代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向人民学习”的精神风貌。
2025-11-11
-
《绿洲》2025年第5期|王伶:每一棵树都是你的背影
1 3月10日,是一个特殊日子。
2025-11-10
-
东风破晓
今年9月3日,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5C、东风-61等大国重器庄严驶过天安门广场。
2025-11-07
-
译者余泽民骨子里是个诗人
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的那天,晚睡晚起的余泽民打开手机,当百十条信息与数十个添加好友的请求呈现在眼前时,他所译介的作家已然加冕。
2025-11-06
-
《北京文学》2025年第10期|李舫:国之歌
李舫,《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博士,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2025-11-06
-
追星的人
周末,雾灵山的风牵着我的手腕,从北京出发,来到了近且美的河北兴隆县。
2025-11-05
-
好男好女好河山
曾在《星期天夜光杯》上介绍过白求恩与毛泽东合影照片的发现过程、获得上海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家李彦,在今年9月央视播出的系列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献纪录片《永恒的记忆——白求恩和他的朋友们》中,担纲海外学术顾问。
2025-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