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于永铎《战毒》:无名英雄的厚重书写
来源:文学报 | 周荣  2021年09月25日22:47
关键词: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最能敏锐感应时代脉搏,具有强烈现场感和冲击力的文体。各行业相关部门以组织方式给予其重视与推动,对报告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激发了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热情和灵感,催生了一批有分量的作品。《战毒》就是一部反映云南公安边防缉毒工作的行业报告文学作品,作品通过对惊心动魄的缉毒一线工作的书写,展现了人性隐秘的贪婪与社会正义的交锋。

写好一篇报告文学,需要扎实的采访体验,要在“脚力”上下大功夫。位于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接壤的云南是中国缉毒的主战场,而中缅边境线就成为缉毒战斗的最前沿。作者于永铎沿着边境线蜿蜒前行,翻山越岭,走遍了阿佤山的村村寨寨,行进千里,采访了200多位军民,深入临沧管辖区内的十几个边检站,寻踪进入到惊心动魄的缉毒领域,其间经历了果敢地区内战的硝烟,目睹了公安官兵与毒贩真刀实枪的殊死搏斗,听到当事人的真实讲述,亲眼所见毒品给人们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戕害。翔实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准备充分的案头工作,奠定了作品锋利的现实感和沉重的情感基调。

厚重、真实是我阅读这本三十万字作品的第一感受,厚重而不冗长、真实而不沉闷、惊心动魄又不夸张离奇。云南边防线三千多公里,边防线上大大小小的边检站数以百计,如果事无巨细地罗列,不但无法呈现出公安边防缉毒工作的特殊性,造成读者阅读上混乱重复的感觉,更容易陷入琐碎而庞杂的材料泥潭。《战毒》的惊心动魄固然来自于缉毒工作的特殊性质,更在于,作者在对缉毒工作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的萃取与提炼、对全书结构的合理组织。一件件紧张、枯燥、繁琐的缉毒案例在不断变换的叙述中呈现得精彩纷呈、跌宕起伏。

《战毒》的可读性还在于,作品没有把笔触停留在边防官兵与毒贩短兵相接的瞬间,而是深入到“瞬间”所勾连的“前因”与“后果”,呈现了缉毒工作的历史性与系统性。作者以客观环境和现实事件为依据,通过抽茧剥丝的分析,多角度、立体化呈现出缉毒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不仅深刻揭示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也起到了警示作用。

《战毒》的另一个突出特质在于,将诗意叙述与理性认知紧密结合,跟随作者的脚步,仿佛徜徉在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中,清丽优美的花海绿荫、峻峭雄健的河山大川尽收笔下,少数民族淳朴爽朗的性格犹在眼前。一边是美丽的土地、淳朴的人民,一边是害人的毒品、凶残的毒贩,美好与丑恶、正义与邪恶,强烈的对比更增强了纪实性文学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