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有态度】我们时代的文学书写:痛点与期待 李朝全:报告文学拒绝二手写作、二等文学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朝全  2022年01月12日08:33

开栏的话

在当下文学的热闹与蓬勃之下,开放的争鸣与真诚的批评是否还拥有一席之地?一个时代的文学生活固然诉诸活力与繁荣,但热闹的表象和对流行的追逐从来都不该是衡量文学品质的唯一标准。态度关乎内心,态度呼唤坚守,我们期待以直接而又真诚的探讨,直面文学现场,直击文学话题。为此,中国作家网开设《有态度》专栏,希望可以构建更健康的文学生态,引领更理想的文学生活。

专栏第一期从“总体视野”出发,观照文体,邀请作家、评论家围绕“我们时代的文学书写:痛点与期待”进行笔谈。

——编者

中国作家网:您认为目前报告文学创作存在哪些问题?可能的解决路径有哪些?

李朝全:当下报告文学创作的主要弊端在于多半作品属于邀约写作和命题作文,许多作家在自己写作的惯性轨道上滑行,用自己“驾轻就熟”的手法或写作模式来创作,具有某种套路化写作的倾向。邀约写作本身并无对错、高下之别,关键在于创作者须有足够的创作定力,要始终把握创作的主动和独立性,写出属于自己的“这一个”。还有不少作家在采访时,并未深入现场、接触到具体的当事人,未曾面对面地进行深入的交谈、了解和调查,而常常止步于邀约方所提供的新闻报道、宣传材料、工作总结等,从这些亦可称为间接的或二手的材料出发再进行文学的加工,这是一种省事、省力、省心的做法,也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惰性写作。

在写作上,不少作家“躺平”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以自己采访的时间顺序,用移步换景式的采访口述实录,直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谋篇布局。这也是一种讨巧、省力的写法,但这种写法难免有流水账之嫌,其代入感、艺术性等都可能存在很大的疑问。

还有一些作家因为接受邀约写命题作文,在创作上缺乏自主性,对作品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提升,往往止步于单向度的“颂体报告”,乃至于沦为宣传品、表扬稿而丧失了文学性和艺术性。此类作品或被讥为“广告作品”,但其发表时却冠冕堂皇地打着“报告文学”的幌子,因而常常为人所诟病,极大地败坏了报告文学的名声。更严重的是,正是由于泥沙俱下,大量伪装的“报告文学”或缺乏艺术性、思想性和感染力的作品的存在,让“报告文学”日益受到非议乃至被视为“不入流”的文学、二等文学,沦为一种不受人待见的文学样式。这些作品大多过于注重正面宣传而缺乏艺术技巧、缺乏讲好故事的能力,读来令人感觉乏味枯燥同时缺乏真实,无以让人信服。即便是一个英雄模范、时代楷模,其身上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弱点,即便是一件好事、善事,一项伟大的事业也会存在某些缺陷和遗憾,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善于全面把握真实,完整地、立体地表现和塑造人物,创造出真正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从而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中国作家网:就“报告文学如何参与社会生活”谈谈您的观察和发现。

李朝全:当下报告文学参与现实的能力也明显削弱。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作品数量大幅度减少。反映社会问题、聚焦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作品往往能够有力地参与现实,也容易受到读者关注和好评,但是近些年来,由于有些作家忙于邀约,加上揭示问题的创作要求高、难度大,因此问题报告方面的作品数量较少。另一方面,不少作家在创作时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缺乏直面读者、直面社会的自觉,一些创作纯粹为当事人而写,为邀约方而写,而不是为市场、为读者而写,不接地气、不冒“热气”,因此这样的作品缺乏共情,缺乏人气。

中国作家网:您理想的报告文学是怎样的?

李朝全:报告文学不是二手文学。报告文学之所以被称为报告文学,是由于其脱胎于新闻,具备新闻性,具有同新闻采访、新闻作品相似的特征,包括资讯性、真实性、时效性、现实性等。但是它同时又是一种文学样式,因此,报告文学应该是一种新闻采访、资料文献梳理和艺术创作、艺术加工的有机统一。纯粹从历史资料、回忆录、文献档案、报道通讯等间接的、二手的“故纸堆”文字材料中去爬梳、重写或重叙历史往事,这样的作品严格来说并非报告文学,它可能只是一种历史纪实或非虚构作品。但是,由于其缺乏现场感与在场感,缺乏深入的第一手的采访,并结合在场的感受、体会与感悟,因此可以称之为二度写作或二手创作。这种纯粹的二手写作是报告文学应该反对、不应倡导的。

当然,报告文学更不应沦为二等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裁,优秀的报告文学应该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应该是时代主题、新鲜故事和典型人物的完美展现,具备对于现实中国、现实世界的深切关注及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的有效参与。优秀的报告文学同其他体裁的优秀作品相似,须注重锤炼和打磨语言文字,须精心谋篇布局,运用良好的艺术表现技巧及手法,同时须融故事性与思想性于一炉,具备引人、抓人、感人、动人和启人的价值。报告文学不排斥合理的艺术想象和加工。优秀的作家应当具备良好的感受力、想象力、思想力和表达力,作品才能有较好的感染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报告文学须具现实针对性,它写的是“昨日之事”,但却服务和作用于“今日之人”,追求史志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当然,最根本的是,报告文学须遵循真实性这一底线和生命线。它通常题材新颖,具有新闻性特征,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有力量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活的文学”,它应当具备人间情怀和人文关怀,有助于世道人心,是有艺术表现力、有文学感染力的一种体裁样式。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报告文学是能够产生大作力作的。与时代和人民同行的报告文学创作,应该有能力透过现象、直抵本质,把握历史主动,揭示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规律,为这个时代留下与其相匹配的作品。

李朝全,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著有《最好的时代》《国家书房》《梦想照亮生活》等。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庄重文文学奖等。

(本期栏目主持人:杜 佳 李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