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童话体小说《蜻和蜓》在榕举行分享会
7日,作家林那北创作的长篇童话体小说《蜻和蜓》在福州举行了分享会,活动以《当我提笔为儿童写作》为主题,邀请了《福建文学》副主编石华鹏以及童话作家小山一起分享创作经验。
活动中,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杨佃青向读者们介绍了《蜻和蜓》编辑、出版、发行的幕后故事。《蜻和蜓》最大的特色是集科普知识、亲子教育、生态保护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长篇童话体小说。作品一经推出,便入选“2020年福建暑期读一本好书”推荐书目。
活动中,来自达明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蜻和蜓》童话剧本表演;南台实验小学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向林那北提出了许多问题,并得到了一一解答。活动从童话与现实的对照及对现实生活的意义等不同角度展开讨论,分享彼此在儿童文学领域内的心得,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学生参与。
更多
写下生活, 也写下期许与希望
“在散文写作中,我不可避免地蒙上了诗歌与小说的影子,尝试在叙事中交互运用虚构和非虚构手法,尝试用诗性元素建立起不同文体的互援关系,以期使语言更具弹性和美感。”
更多

李渔:另一面“帮闲”
李渔的“帮闲”却又不是简单的“帮闲”;他有的也不只是文采,还有不同寻常的思想与精神。
更多
散文 | 夕潮心海
文章回忆初遇海边夕阳的狂喜与七年后的沉静,及如今对黑夜微光的凝望,反思现代生活中心灵与自然的疏离,感悟微光的价值。
散文 | 泥泞里的晴空
《泥泞里的晴空》以雨为引,书写异乡泥泞中的挣扎与成长。从初入社会的窘迫到扎根立足的坚定,在冷雨与暖意交织间,于艰辛泥泞里望见希望晴空,藏着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笃定。
散文 | 古桑洲记
描绘湘江绿洲的自然风貌与人文变迁,记录探访株洲古桑洲的见闻,展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生态思考。文中“飞鸟如信使丈量传统与现代的距离”等意象,凸显文学性表达。
散文 | 整个夏天试图去寻找呼伦贝尔草原的风
风裹挟着草种、尘土、羊群的碎语、马匹的汗息,甚至还有远方朋友零落的名字,浩荡地穿过我,穿过我的眼眸,穿过我的胸膛,穿过我浩大的寻找和相认,又奔涌向天边
诗歌 | 我们讨论了话题(外三首)
刀锋或者囚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