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鲁迅文学院海南班收官 44位作家获结业证书
来源:海南作家网 | 彭桐  2020年08月31日16:18

鲁迅文学院海南省中青年作家文学创作培训班结业典礼现场

2020年8月29日下午,鲁迅文学院海南省中青年作家文学创作培训班结业典礼在博鳌海岛森林酒店举行。6天时间里,参训的44位学员认真聆听多位名家课程,吸收新知识,按照规定学习完成了全部课程,获得结业证书。

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海南省文学院院长梅国云和鲁迅文学院培训部副主任胡健玲、海南省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姹、鲁迅文学院培训部教师陈帅出席结业典礼并为学员们现场颁发了结业证书。

胡健玲副在结业典礼上代读常务副院长徐可的讲话稿。参加本期培训班的44名学员,来自海南省的多个市、县,大家不仅是一个有着良好创作潜质的作家群体,更是一个团结和谐,有着良好精神风貌的班集体。各位学员朋友十分珍惜本次培训的机会,在一周的学习时间里积极交流学习体会,分享创作经验,畅谈创作理想,深化写作理念,不仅收获了文学知识,提升了创作水平,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同学情谊,留下了一段难忘的文学记忆。希望学员们能平衡好文学性、艺术性与当下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关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精神基石,融于生活,笔耕不辍,共同为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希望学员们精益求精,守正出新,在创作的道路上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能创新,拒绝浮躁、脚踏实地,时时带着艺术的野心和认真的态度从事创作;希望学员们经过本次学习,能从时代、历史、人类的高度对我国的历史文化、现实生活、人类心灵进行深刻考察,用贴近时代脉搏和人民生活的崭新视角和深刻笔触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也希望学员们在关注生活细节的同时,还能求其根源,独出机杼地写出细节背后的深层逻辑,从而能够把创作放到更广阔的历史时空之中,去探寻其丰富复杂的生活样态,为创作出更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打牢基础,为海南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梅国云在讲话中说,文学的命题博大而精深,但面对一个具体的作者和日常的创作,它终归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自身的努力,还要有正确、良好的师承,获得文学名家大师的引领和指导。在我们中国人的经验里,有道是,游必有方,学必有师,所有的学问都有师承,师承可以是已经被认定的经典,也可以是自己对生活本身的发现和顿悟,但最直接的师承应该是前辈和同时代的优秀者。“对我们海南的写作者来说,最好的师承就是国内文学界的名家、大家、重要评论者和资深编辑等,他们的探索、经验和傲人的成就,是照亮我们这些远离文学中心的写作者的明灯,是我们走向创作新高地的方法论!”梅国云说,可喜和幸运的是,鲁迅文学院本着帮助地方培养文学人才的使命,站在支持自贸港文学事业的高度,这次落地海南办培训班,为海南中青年作家队伍、文学新人请来了名家,针对性地讲授,面对面地辅导,还有交流互动。鲁迅文学院为海南学员设计的一系列课程,很有针对性,既有理论的沉实,也有案列的佐证,还有老师个人的写作实践。

培训期间,徐可以《重塑中华散文的古典美》为题,结合古今作品,讲述了散文古典美必须具有学、识、情的三个境界,强调了古典散文写作的叙事、抒情、炼字炼句、思辨等四大传统,提出弘扬古典散文的优秀传统,在当代散文写作中推陈出新。

《扬子江诗刊》主编、诗人、散文家胡弦以“从小处开始”为主题,挖掘深远诗意,用行云流水式的讲述,以大量古今中外诗歌为例,把发现、发生、发明的递进关系移入诗歌创作中展开,把小处的小转化成写作者的大,成就诗歌的审美品质和文学魅力。

海南是多民族岛屿,作家队伍里有不少少数民族作家,《民族文学》原副主编、作家赵晏彪的《在全球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一课,虽然命题较大,但从细处着眼和剖析,为少数民族作家和创作给出了 “作家应该是一个哲学家、预言家”等答案,指出了少数民族作家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具有独见性的“三个不可违“。

梅国云也给大家讲授了《从东西方文化气质谈心性》,试图在中西方宗教、哲学、社会学、行为学等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不同气质,循着一切从于和归于心性的路径,反观民族文化、境心关系、人文关怀、道德体悟、社会秩序、理想国的塑造等。

此外,本次培训还安排了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题为《毛泽东的读书之路及其对今天的启示》的录播课,还有《花城》编辑部副主任陈崇正、《天涯》杂志副主编林森两位青年作家的文学对话课,丰富了学员政治、文学现场观察、杂志投稿等方面的知识面。梅国云认为,本次鲁院精心安排的海南班,科学高效的课程设计,各位名师大家的亲临授课,给海南的中青年作家开阔了文学视野,更新了文学观念,培厚了理论素养,提升了文学创新能力。

当下,海南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大业,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面对党和国家赋予海南“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作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海南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一座重要的国际文学交流高地。梅国云在讲话中说,我们任重而道远,亟需中国作协和鲁迅文学院乃至全国文学大家的持续加持,希望鲁院今后还一如既往地帮助支持海南省作协、文学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培训活动,共同推动海南自贸港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本期培训班,鲁院汲取了往届培训班的办学经验,并根据各位中青年作家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对话和探讨。授课老师们扎实的理论功力和学问修养、独到的文学眼光与学术观点,为学员们提高学养、拓宽视野、深化思考给予了重要启发。面对面的文学对话,是直观的交流互动,也让学员们深受启发,解开了文学创作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些困惑,突破了思想和创作的瓶颈,消除了思维方式的某些局限,形成了启发互补、交流共进的效果,加深了文学感悟。另外,还有学员分组进行的自由深入的班内研讨,学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交流中获得了切实的提高。

在一周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们团结和谐,互相尊重,尤其学员们在学习上互相促进,成为创作的益友,不仅收获了许多文学的启迪和感悟,也收获了生命中一段美好的回忆。学员吴贝在个人总结中说:“这次学习机会对我而言十分难得,老师们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精神引领我进入了文学创作的新阶段。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写作不能只关注技术的层面,还要有“道”的高度,不能只关注当下,还要回归传统并放眼未来。”学员肖若洋也在总结中提及:“本次培训班的授课老师皆在努力拓展和开延一种关于文学写作更为广域的边界,他们所讲授的思想和内容对我很有启发。”学员代表郑纪鹏谈到学习感受与收获时,还进行颇有诗意和哲学意味的表达:“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自己应该做的不是固步不前,日复一日焦虑这个年纪还没写出什么,而是在今后的写作中如何不断追问、不断怀疑,不断丰盈。哪怕往后的写作没有大的收获也没关系,毕竟我可以在作为一个怀疑论者的写作体验中,感受文学赋予的多种视角和多种可能,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该如何为人的方法,以及如何以一己之力,为人生、为时代,立一面小小的镜子,承接尘埃或者窥见花开。”

本次培训班给学员们带来了很多实质性的指导和启发,将给学员们留下诸多美好的回忆,以及在文学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转载有删改)

44位作家获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