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那时月光》:穿越时代的童年韶华

来源:文艺报 | 崔昕平  2019年10月30日12:16

《那时月光》吴然/著,青岛出版社2019年5月版

吴然是当代儿童散文创作领域的重要作家,云南“太阳鸟作家群”的代表成员。他的散文书写,始终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云岭之南的美丽与神奇,乡间民风的质朴与善良,文字间洋溢的童心与童趣,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故土的情感,对童年的讴歌与对美善的传达,构成了吴然儿童散文的艺术风格。正像梁实秋所说:“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吴然创作的散文,便是属于吴然的散文。新近创作的散文集《那时月光》,同样始于与故人故土紧密相连的童年记忆。

吴然的散文创作,和盘托出的,是一个真挚的“自我”。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尤其是情感体验,就像人生本身的色彩一样多姿,需要用一生去体味。童年值得珍视的记忆,成为作家宝贵的财富,或早或晚地,出现在作品中。《那时月光》便是以回溯童年为轴,串联了童年生命中印象至深的人、事、情、景、物。被记录于笔端的,便是作家心间最真实、最难忘的故事。对这些真实故事的书写,吴然保持了极为质朴的文笔状态,坦诚真切,如话家常。与此同时,吴然对于散文的创作,又是内里的真挚与外在的生动并重的。他的书写,常从细处着力,讲究炼字,尤其擅用动词,将情境描写点睛出生机。散文中隐隐流动的,还有满纸童年态的生命活力。这生命活力,来自孩子,也来自大自然。苍山洱海,云岭之南,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游戏天地,星空下捉“石蹦”,场院里“玩月亮”,冰帽子的戏法儿,兄弟俩的核桃树秘密,处处洋溢着童心童趣,那是人类童年时代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心的美妙滋味。《那时月光》虽是一位成人对童年的回忆,却没有“过来人”的派头或腔调,而是完全回到童年态,描述那段闪烁着真纯童心的韶华时光。“叫天子像抛在空中的一块石头,忽闪忽闪的,却不落下来。它放声歌唱,欢乐的歌声从天而降。”这样的万物灵动,是儿童的视角。吴然通向童年心灵的通道,始终是畅通的。

作家的流连,不止于童年与故土,还有那曾经的、乡间的“生活状态”;回归童年的书写,照见的,不仅仅是童年的自己,更是种种珍贵的“绝假存真”。乌蒙山中的小山村,凝结着作家多个珍贵的情感瞬间。慈爱的母亲与儿时的吴然,是多么温婉动人的母子情;明叔与他爹路遇白虎的传奇,是多么深挚的父子情,儿子参加红军光荣牺牲,父亲将抚恤金交给明叔生前创办的小学,又是多么正气的仁义心;那夜归时遥望到的打铁铺,黑暗中一蓬蓬的红光,曾多么亲切地温暖着夜归的乡人。在山高月长的小山村里,虽然生活简朴,但乡人们并未失去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人们注重学问,崇尚文化,向往学习。儿时的“我”,对新课本的渴望,对母亲为自己缝制书包的情景等深刻印象,让我们感动于一位阳光少年的勃勃进取心。村道上手捧银白色铜墨盒走来的小学生们,庄重,祥和。那韵味,是当下难得的、求学的渴望与静气。

借助文学之力,吴然将珍藏于内心的种种难忘,种种美好,择优记录下来。乡间童年的生活状态,配合吴然清朗自然的文字表达,是种天然去雕饰的美。真挚的回忆与生动的表达,让作品毫无距离地走进当代读者。一幅幅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山野风景画,儿时生活画,民俗风情画,融入了人生半程的感悟,通透、豁达,在《那时月光》中,凝聚为穿越时代的童年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