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彬的散文集《三峡书简》: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来源:中国艺术报 | 刘铁群  2019年08月07日17:03

拿到王彬的散文集《三峡书简》已经很久了。我断断续续地翻阅,开始是因为难以抽出整块的阅读时间,之后是有意放慢速度,甚至驻足、徘徊。在这种缓慢与延宕之中,我逐渐找到了与这本书相处的恰当方式,王彬的散文不适合快速的直线性阅读,它更适合慢速的空间性体验。只有当我们以足够的耐心和沉静的心态在一行行文字之间游走、环视、体味,才能真正进入王彬用文字打开的一个澄澈、丰润而又开阔的精神空间。

王彬的文字是简约温婉的,同时,王彬的文字也是具有魔力的。他用他的文字建构了一条神奇的通道,这条通道能接通当下与过去、现实与历史、此岸与彼岸。而王彬写作的过程就是在这条通道中从容游走、自由穿行的过程,随着他足迹的延伸,一个有魅力的空间被打开并不断拓展。王彬散文的起笔处往往显得自由随意、漫不经心,但行文的过程却总是摇曳生姿、丰盈开阔。 《我对一种树的认知过程》开篇写龟山,引出毛泽东的诗词和号称“亚洲桅杆”的广播电视发射台,但作者并没有借此抒发豪情而是笔锋一转写一种有着“小提琴式叶片”的奇特的树以及认知这种树的渴望。之后他又在不同的地点一次次邂逅这种树,曾经误以为是“枸树” ,直到看了日本人阐释《诗经》名物的书始知正确的名称是“楮” ,当作者了解到南朝陶弘景曾说武陵人以楮皮做衣帽后感叹道:“同是南朝人的陶渊明《桃花源记》的首句‘晋太元中武陵人’ ,他们那时也应该这样穿戴的。这么一想,那些人物,包括作者,不再发黄、发旧,古奥而迷茫,一下子在我的视野里活跃起来。楮,这种树,成为把我们与他们,那些衣冠高古的人物相联系的通道。而我对于这种通道的认知,足足用了十五年时间,在一个人的生命里,不算短了。 ”作者从一棵树出发,摸索着走向了阐释《诗经》的文献,接通了南朝往事,并唤醒了《桃花源记》中“那些衣冠高古的人物” ,在不足2000字的篇幅中呈现了十五年的精神求索,跨越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容纳了奇妙的知识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真是令人惊喜赞叹,也值得流连玩味。如同《我对一种树的认知过程》 ,王彬的多数散文都不是直奔一事一物,也不拘泥于一事一物,而是巧妙地打开一个有意味的精神空间。 《杜鹃》先写非洲大斑杜鹃的狡猾和印度查杜卡杜鹃的狷介,轻松而且趣味盎然,但紧接着鲁迅博物馆对联里的杜鹃和《离骚》里的杜鹃则涂抹着挥不去的深沉与苍凉,再接着是唐诗宋词里杜鹃承载的家国情怀,文章的结尾又转向书写鲁迅集句的乔大壮令人唏嘘的人生经历和幽约深曲的内心世界,作者写的何止是杜鹃,文章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杜鹃鸣叫的袅袅余音中回响的是从远古的历史隧道蔓延至今的悲欢离合、爱恨歌哭与升降沉浮。读他的散文就像追随他的脚步在一个个空间里穿行,不断经历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的交替,也不断体会一个个精神空间被打开的奇妙过程。

王彬曾在访谈中说:“散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将自己认为有意味的生活写成文字便是散文”(《散文是自由而高贵的文体》)。但这并不意味他将散文简单地等同于生活。王彬还曾说:“散文不过是对生命的一种凝望”(《三峡书简·序》),在某种程度上,凝望可以理解为心灵的过滤。散文中所写的生活应该是经过作者心灵过滤的生活,优秀的散文家应该在贴近生活的同时建构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和灵魂宇宙。王彬的每一篇散文都在努力打开一个精神空间,当我们把他的散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关照时,这些散文就整合成了一个更开阔的灵魂宇宙。这个灵魂宇宙是宁静的。读王彬的散文,有时光慢下来的感觉,作者在缓慢行走,用心凝视一花一树一城一物。在用心感受自然与万物的过程中,喧嚣褪去,宁静升起,细腻的审美感觉也被唤醒。王彬感受自然万物的姿态是真诚相融、物我共生,这种姿态让他能在感受万物之美的同时,发现生命与文化的价值和尊严。在历史的冥想里,生命从指间淌流出来。

在王彬的散文中,个体与历史、现实和未来血脉相连,与自然、社会和人类息息相通。作为个体的人在与整个世界的丰富联系中,心灵不断地走向充实与开阔。因为有了这种充实与开阔,他不仅能展现世界的宁静、美好、暖意,更能体悟生命与文化的忧伤和疼痛。王彬在《故园的女人与花朵》中谈到了对法国小说《暗店街》结尾一段情节的感受:“在俄罗斯南方的海滨疗养地,一个小姑娘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她不过是想在海滩上再玩一会儿。但是,她母亲坚决不同意而把她拉回家。她们走远了,穿过街道,拐过路口,再也听不到她的哭声,我们的生命是不是和这种孩子的悲伤一样,也会迅速地消逝在冥冥的夜色里吗? ”这段文字不是随意插入的闲笔,而是作者心灵深处的呼声。王彬的散文中一直流淌着岁月侵蚀过程中生命的疼痛与文化的忧伤。王彬有一种强烈的拥抱自然的渴望,在他眼中,“缤纷的万物的精灵”是大地“轻盈的呼吸” ,但他知道这“轻盈的呼吸”就像纺车上的丝线,柔弱而纤细、绵远而幽微,随时会面临被扯断的命运。这令人心痛的一幕幕就像《暗店街》结尾小女孩的哭声,王彬是在用他的文字照亮夜色,并打捞即将消逝在夜色中的忧伤的哭泣。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身不由己地匆忙赶路,在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和物欲满足的过程中,物质更丰富了,精神空间却在萎缩,技术更先进了,灵魂世界却在退化。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感受美的能力,也失去了感受疼痛的能力。王彬散文所建构的灵魂宇宙正是以精神的丰盈抗拒物质对人的异化,他散文中的宁静、美好、温暖和疼痛提示我们,不能只为追逐物欲而匆忙赶路,还要守护生活的诗意、生命的趣味与文化的尊严。

有些研究者注意到了王彬散文的语言之美,王彬的语言清婉简约之中包蕴文采思致,率性洒脱之中不乏旷达典雅。当然,王彬散文深层的魅力主要还是来自于他用文字建构的灵魂宇宙。冯至在他的《十四行集》中写道:“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这两句诗可以用来概括王彬散文创作的内在精神追求。人的心灵有多大?有的人心灵很狭窄,狭窄得只能装下自己的欲望;有的人则心灵开阔,开阔得可以容纳浩瀚的宇宙。王彬写作散文的过程就是用文字拓展心灵空间的过程,而阅读王彬的散文也是延展灵魂宇宙的过程,这样的写作和阅读都应该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