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烈火英雄》中饰演消防员黄晓明妻子 谭卓:“烈火英雄”让我泪崩
分享到:
来源:北京青年报 | 肖扬  2019年08月02日08:32
关键词:烈火英雄

8月1日,《烈火英雄》首映。

在这部以消防战士为主角的“男性”影片中,谭卓饰演一位消防员的妻子。从女人的视角,谭卓如何看待这部影片、看待消防员和消防员家属呢?

“《烈火英雄》是很不一样的电影,消防员意志坚定、英勇无畏地奔赴火场,非常鼓舞人心,有很正向的作用,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是向往这种力量的。”除了意料之外的回答,谭卓更透露了拍摄及路演中的故事,像所有人一样,消防员的形象是一点点地在她心中丰满起来的。

找到灵感

消防员有帅气可爱的一面

谭卓说看剧本是她接戏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我看完剧本后清楚地意识到,其实这是标准大片。”

这种类型片她以前接触得不多,自然就想尝试一下,“但我还比较理性,没有盲目做决定,而是先跟导演沟通了一番。导演陈国辉做了许多针对消防员的采访工作,他给我讲了很多故事,我听了很感动。对我来说,一个项目除了有品质保证外,如果还能有更多的社会意义,我是非常愿意参与其中的。”

片中,谭卓扮演的是消防员黄晓明的妻子,谭卓说自己做的准备功课就是想明白,女孩为什么会嫁给消防员,“因为大家都知道消防员这个工作意味着面临很多生死,意味着照顾家庭的时间不多。”

为此,她就去网上查资料,结果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图片、故事:“比如有一个消防员拍婚纱照,因为经常健身,身材好又帅气,其他消防员戴着墨镜超有型地站成两排,新人站在中间,很酷。还有一张是其他的人拿着水枪冲一对新人,新郎拿透明的伞挡在前面,女生躲在他后面,那个表情又快乐又幸福……这些与以往不同的照片,很接地气又幽默可爱,让人看到消防员的另一面。”铁汉柔情,当然会有好女孩喜欢他们。这是谭卓想象中嫁给消防员的理由,而这只是走近消防员的第一步。

感慨角色

消防员家属是了不起的群体

谭卓表示自己扮演的李芳代表了消防员家属,这些人非常不容易,“我们在路演过程中就有一个家属,她是消防员妻子的姐姐,她说,多少年来自己一直不喜欢妹夫,‘很不解我妹妹为什么会嫁给一个这样男人:什么事情都不管,我妹妹生病了,也没有人关心,家里出了事情,都是我妹妹来担当,他忙得连家都不回,但是,在我看完这个电影之后,想跟他说对不起。’”

谭卓由衷地感叹消防员家属是很坚强的一群人,她们在背后支撑着这些英雄。“她们的家庭也是普通家庭,也需要有人分担压力、排解苦恼,但是作为消防员家属,她们只能让自己变得异常坚韧。她们内心的力量难以形容,每天要面临着煎熬的考验,爱人每一次离开,有可能都是永远的离别。日复一日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所以,我觉得李芳不仅坚毅、勇敢,又有作为女人的温柔体贴、细腻。”

至于自己,谭卓说自己原本是一个特别硬的女孩,“非常锐利,充满棱角,但是在长大的过程中,突然在某些瞬间,很惊讶地感受到了一种温柔的东西冒出来,这是成长带来的变化。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我也很愿意接纳。”

感动常在

因一个真实故事情绪失控

谭卓自己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但是在拍电影和看电影时都没有失控。让谭卓“泪崩”的是在路演的过程中,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李局是一位退伍的领导,也是我们这个戏关于消防部分的技术总监,我们操作的环节,包括消防员的台词,都是由他亲自来监督指导。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出火警,大火烧得很厉害,同伴又失联了,李局他们一边要救火,一边还要联系这些人,最后找到两个人的时候,发现两个人是相拥在一起牺牲的。消防官兵都跪在地上号啕大哭,李局作为领导,必须要站出来。他讲到这段的时候,我的情绪一下子就失控了。”

后来李局把衣服掀开给他们看,他身上有好几块颜色很深的烫伤、烧伤的疤,“他说会有火星从消防员的脖子掉进衣服里面,因为扎着腰带,火星就会掉进衣服里,卡在腰带上面。但是还要救火,就忍着烧伤、灼热,身上有很多这样的疤。听到这些,我觉得这不是电影里的,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我们这部电影用不煽情、不夸张的手法,真实地还原了消防员和群体。所以,我非常希望有更多人去看到这部电影,知道是有多少人为我们如今平安幸福的生活而负重前行。”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全家垭口

全家垭口,距离那时我当教书匠的那个云集乡初级中学很近,距离云集场街上就更很近啦!沿着岔路口进来的那天支公路走出去,如果步行快一点,7分钟左右就到了。在云集乡初级中学当教书

散文 | 岁月里的漂泊与眷恋

偶然读到一位文友写的:“在北京的时候,总是想着家乡;如今回到家乡,又时不时想起曾待过多年的北京。”这话像把旧钥匙,“咔嗒”一声开了记忆的锁,那些漂泊和眷恋的零碎事儿,就

散文 | 四季清

本文以作者所在校园的“子衿湖”为核心意象,深情描绘了湖周四季流转的动人景致(春之生机、夏之热烈、秋之静美、冬之素洁),并记录了自身在此间的观察、感悟与心路历程。从为写《子

散文 | 京城印象

这篇散文成功将北京的物理空间转化为文明对话的精神场域 —— 城墙不再是分隔内外的屏障,而是 “历史的榫卯”;颐和园不仅是皇家园林,更是 “精神镜像”。润色后的文本以诗性语言为

诗歌 | 无水之海(长诗节选1——5节)

在无水之海 站起的人,有着青铜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