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许冬林:时光深处的花草清香

来源:文学报 | 袁恒雷  2019年07月27日09:06

初读许冬林老师文字是在十几年前的苏州,那时我在江南求学,偶然在《读者·原创版》《散文》等报刊上邂逅了许冬林的文字,真的是有瞬间便令我着迷之感。十余年来,许冬林成为我文字上的导师、我编辑的杂志的作者,直至互有诗文唱和的文友。以文会友、见字如面的情谊愈发令人感叹,直至读到她即将问世的一本专门写作花草树木的美文集《养一缸荷 养一缸菱》,可谓是她十余年来自然与生活美文的集中巡礼,令读者在其纸页间享受时光之旅的过程中,一同与她成长,一起在时光深处细嗅诸多花草树木的清香。整本书读下来,带给我第一显著的印象就是作者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累——古诗文自然是信手拈来的,民俗典故也时而融入其间。

对于花草树木的写作偏爱,古今中外作家多有这样的佳作精品,比如我熟悉的鲍尔吉·原野、李汉荣,乃至大家公认已经成为经典的汪曾祺“人间草木”系列,都是将这些自然主义文学写到了极致。许冬林的这本书的确是可以和他们并肩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生态主义文学的写作绝不是看几眼花花草草,客观描绘下就了事的,没有深厚的文化文本积累,没有多年的对花草树木的细致观摩,想要写出精品佳作那是绝不可能。通读《养一缸荷 养一缸菱》,可以说,许冬林真的没有令我们失望,其中的《中国梧桐》《莲阴》等篇章是不可多得的植物文化散文随笔,甚至我愿意以“雄文”誉之。以《中国梧桐》为例,之所以如此盛誉,首先在于它们拥有足够的体量——作者大开大合、横纵对比,将梧桐的前世今生以及诸多典故熔于一炉,那些汉乐府、唐诗宋文、民国典故,诸如、薛奇童、李煜、李清照等人的词、宋徽宗的画、民国名人轶事等等,如此强大的信息量解读,真的令人想到傅雷、钱钟书那些文化大家的“谈艺录”。荡开一笔来谈,笔者近几年读到的安徽几位名家中多有这样印象,诸如钱红丽、胡竹峰,再加上本书作者许冬林,他们几位真的是将中国文脉传承得非常出色,读他们的散文令读者时有长知识、开眼界的观感,那自然也是源于他们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戏曲、美术、书法、音乐等诸多门类全方位批判吸收所致,以至于在自己行文中可以左右逢源,自成一家。

阅读 《养一缸荷 养一缸菱》是场美学之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许冬林的确是花草的知音,她对花草的喜爱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从少女时代就一起成长的良伴。她对花草树木的解读当然偏于女性化,书中对诸多花草树木都有形象贴切的比喻,比如“杏花的气质,很像邻家小妹。”“遇见朝颜,就像在一池碧水里遇见自己——一朵牵牛花一样的少时自己。”“栀子花……它多像一个素色的女子,没有遗世独立,也不轻易伤感。”可以说,整本书里的花草树木她都能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去形容,而许冬林二十余年的文词锤炼,让她书写出的这些花草树木文本极富质感。

无疑,许冬林是位极为热爱生活的人,她可以说是一名生活家了。本书的第四辑可谓“纸上的烹饪”,我和她交流说,读你的这部分不能赶上饭点,否则真的是吞着口水在读啊!她把南瓜、当归、独活、桂子、萝卜、芦笋等等药材食材写得活色生香,药材治病救人,食材果腹充饥,特别是那些可以炒菜的植物,每每读之,真的是令我想起汪曾祺、陆文夫那些美食家笔下的“舌尖上的味道”。方如此,我们当明了,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生活中极为不可或缺的伴侣,它赐予我的氧气、凉荫、药材、食材,我们要好好感恩这样无私奉献于我们的大自然才对。可以说,许冬林的这本书传递出的虽然是她个案的自然主义感受,可无疑里面强烈的感恩自然馈赠的思想通贯全书,让我们在其如诗如画的佳作里,知晓我们生活的大自然的诸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