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话剧《简·爱》十周年纪念版即将亮相国家大剧院 袁泉、王洛勇与角色相伴成长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婉  2019年07月22日08:29

十周年纪念版《简•爱》排练现场

2009年,演完《简•爱》第一轮最后一场的时候,袁泉曾泪如雨下,因为“短期之内再也找不到像简・爱这样适合自己的角色了”。当时她未曾想,在接下来的十年间,话剧《简•爱》几乎每年复排,穿着灰色长裙的简•爱一次次闯进静物画般的舞台,走在雾气迷蒙的桑菲尔德庄园,也走进无数观众的心田。

作为国家大剧院排演的第一部话剧,《简•爱》从2009年6月首演亮相至今,演出16轮,118场,场场一票难求。十年积累与沉淀,《简•爱》首演十周年纪念演出将于7月26日至8月3日亮相2019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

从文学经典到舞台呈现

“有观众说,他能背诵《简•爱》这本小说,他带着自己很具象的期待而来,看过话剧以后感到内心被呼应和满足,重温了感动。”导演王晓鹰讲起选择改编和排演《简•爱》的初心,“这是夏洛蒂•勃朗特同名经典小说在国内话剧舞台的首版演绎。一部文学经典对话剧创作来说是种挑战。不能去挑战观众心中已经存在的‘简•爱’形象,要用舞台表演与观众呼应,让熟悉作品的观众获得更艺术直观的满足。”

小说《简•爱》在我国有着跨越年龄层的庞大读者群,它是文学经典著作,它讲述了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不拘泥于世俗、独立自强的经典女性形象,其对于人格尊严平等幸福的追求,传递出经典性的价值观和经典性的情感理解,使得它在170年后的今天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这些年,我们是在努力还原、打造一个关于《简•爱》的舞台经典。它一定是要立得住的,要像小说一样经得起时光的打磨与市场的淘洗。”

话剧《简•爱》将原汁原味的诗意文字,融和进灵动的舞台语汇,以“闪回”的舞台调度和流畅的场景转换,展现出简•爱的成长经历及其与罗切斯特从相遇到相守的跌宕起伏,在整个面貌上努力契合小说本身的风采,在舞台上“挥发”出这部百年经典的醇香。

罗切斯特的扮演者王洛勇表示,“我们会为一句台词,找出英文、法文、中文不同版本的小说,反复研读推敲。直到觉得吃透了小说里的话,才能确定人物在舞台上到底怎么开口。”

话剧《简•爱》导演王晓鹰(右一)主演袁泉(右二)王洛勇(右三)与媒体见面

十年常演常新,这次只会更精良

“袁泉的表演会让人几乎忘记了她是在演戏,在剧场有限的时空内,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眼前的这个女孩子,就是简•爱!”王晓鹰曾这样感慨。而袁泉也在这个19世纪的英国女孩身上找到了某种归属感,“简•爱这个角色就是上天赐给我的礼物。”

提及这一伴随自己多年的舞台形象,袁泉感叹,“第一次参与排练时我还是个女孩子,后来结婚,当了妈妈,简•爱一直陪伴着我,特别幸运。”袁泉已凭借这一角色摘得国内戏剧最高荣誉“梅花奖”,却在不断的复排中追求更扎实的表演。为准备十周年纪念演出,袁泉一早就扎进剧组:“每次对复排都满心期待,收到复排的通知都很开心,因为回到《简•爱》就像回到了家,在排练场就会特别兴奋。我们尝试着让角色的微妙之处更加细腻、从容,也很期待把自己的阅历和对人物的新感触带给观众。”

“每次复排,想超越自己的愿望都很强烈!”曾在百老汇日复一日将一个剧目连续上演千场的王洛勇,坦言自己在那样的密度下曾对角色产生疲劳感,而《简•爱》的复排节奏,恰好让自己对“罗切斯特”保持了新鲜感。“适时回炉,追求艺术的精准性,对细节进行不同方向的尝试,像挖金矿一样,过程很享受。”他发觉,这十年成长的不仅仅是剧是表演,“大剧院的舞台监督有了详尽的国际化备忘录,大剧院的观众会对微小的表情和短小的台词产生专业的反应”。

“这些也都激励我们,从来不会简单重复。能坚持十年不断上演的剧目不多,每次复排都是精雕细琢的新探索。”王晓鹰对这次演出充满信心,“它将会是到目前为止最完备的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