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黑陶:那一抹漆蓝色的乡愁

来源:解放日报 | 胡忠伟  2019年04月13日08:29

打开黑陶的散文集《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印在扉页的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一句名言:“大地对我们的教诲胜过所有的书本。”看来,作者黑陶对这位曾经创作了童话《小王子》的法国作家是多么认可与崇敬。在圣—埃克苏佩里那里,作家这个身份,只是他与世界对话的一种凭借而已,也正因有了这种独特的观察视角,他才得以用书写来探索灵魂深处的寂寞。这也是他在本职飞行员工作之外与世界联系的一个秘结所在。作为从航空维度探索人生与文明的作家,他的作品《夜航》《人类的大地》是他一生思想与行动的实录,他在黑夜里期待黎明,在璀璨星空中寻找自己的星球,在与高山、海洋和风暴的角逐中体验着生的喜悦。这也就是我们解读《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的一把钥匙。只有面对大地,人类才会感到存在的渺小。而行走在江南大地上,作家黑陶才获得了汉语书写的快感,也获得了来自底层的悸动,而这种浓烈的情愫,那就是对江南深深的眷顾。

黑陶生长于苏、浙、皖交界的一座烟火陶器之乡,行走在千年江南的烟雨里,他笔下的那些古老的人、事、物、景都那样质朴,那样纯净,那样逼近着生命的原始和本初。

本书共有50篇文章,叙写了江南五十多座乡镇,地域范围跨越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五省。在这样大体量的行走和书写中,黑陶作为一个在场者、见证者,自觉逼近着生活,写出了久被遮蔽的江南的美。我们跟随他的踪迹,追寻他的心路历程,一同体验着时间的沉重和历史的沧桑。在古老与现代,残酷与温情,苦难与惬意的博弈中,江南那种久违了的漆蓝色的乡愁,那种早已被现代商业市声遮蔽的人文与气息扑面而来——激烈、质朴、灵异,而又深情。

和很多地域一样,江南在岁月变迁中,也被逐渐改变。而黑陶通过自己的行走和“酣畅书写的幸福”,要给我们展现的仍是那个如画如诗的烟雨江南,特别是乡镇、村落、街道,那种浓厚的古气,让人回味。在河姆渡镇,“东西流向的百里姚江,在我的身边澄净如练;姚江南面的四明山脉,连绵起伏,青黛不绝;广阔富饶的宁绍平原田畴如画,青麦郁郁。蓝空、江水、山脉、白云、平原、村舍,一切都是娴静的、和谐的、生机博郁的,身临其间,我又一次深切领受了中国自然乡村的几千年一贯的灵秀、美丽和深情!”

在浙江松阳县西屏镇,黑陶对旧街的描述,又何尝不是对故乡江南已深陷工业化“文明陷阱”的一种撕心裂肺的呐喊呢?面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甚嚣尘上,他的笔触是冷静的、客观的,不是旁观,而是在场,是亲历,是感同身受。他写画像店、杂货店、做秤店、被絮店、打金店、酥饼店、草药店、钟表店、配钥匙店等等,无不显示着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的撞击,无不昭示着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在此过程中,现代人乡愁意识的隐逸或者消磨,无疑对作者是一种深深的戕害。作者对这些旧物件、旧事物的描述,是对一个时代的追怀,更是对现代人灵魂“失衡”的救赎。

黑陶不是漫无目的行走,他是用心在行走,因为“富阳、桐庐、建德……念着这一个个地名,我知道,我正在行进着的,是留存于中国文学史与绘画史上的著名段落……纸质的语言令我陶醉,但耳旁不断的刹车声、发动机声、载重大卡车的呼啸声,总是顽强地将我拉回现实”。他念念不忘的是故乡古老的文明,那些遗落民间的“珍珠”,那些人,那些景,那些事,还有那一抹抹漆蓝色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