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18华文好书11月榜

来源:文化有腔调(微信公众号) |   2018年12月05日16:52

2018华文好书11月榜,经评委提名和投票,最终从33本入围图书中评出10大好书,希望给大家带来启发和享受。

本期评委:刘苏里 刘忆斯 陆梅 绿茶 项静 许金晶 杨庆祥 杨早 羽戈 张弘 张明扬 张英

2018年11月榜

《袍哥》

王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10月

推荐人:张弘

评委说

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沈宝媛的毕业论文为核心材料,王笛对1940年代四川乡村的袍哥组织展开一段引人入胜的微观历史研究。文学的笔法使得本书的场景栩栩如生,材料的丰富让他的叙事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经由王笛的叙述,袍哥头目雷明远一家的故事及袍哥组织在在四川乡村及地方权力格局中的角色和地位得到了鲜明体现,而袍哥组织的覆灭也展示了共产党对乡村社会强大的支配力。而王笛对沈宝媛其人其事的追溯,对她当年调查具体地点的考证,显示出老吏断狱般的洞察力。

—— 张弘

《李鸿章张佩纶往来信札》

姜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10月

推荐人:羽戈

评委说

晚清政坛,有一派系,号“清流”,张佩纶正是其中干将,被誉为青牛(取清流之谐音)的双角之一。与清流相对,还有一派系,号“浊流”,其领袖,即李鸿章。由此说来,张佩纶与李鸿章该是冤家对头,水火不容,不过在清流派干将纷纷参劾李鸿章之际,唯有张佩纶一语不发,他非但沉默,甚至还与李鸿章暗通款曲,后来则成为了李鸿章的乘龙快婿。这背后究竟有什么缘故或隐情呢?姜鸣先生整理的《李鸿章张佩纶往来信札》,收录了李鸿章与张佩纶近三十年(1874-1901年)的四百余封通信,不仅呈现了二人的交谊,还呈现了晚清的政局,使光绪一朝的种种内幕渐次浮出历史的水面。

—— 羽戈

《锦衣卫:畸变的国器》

熊剑平

中华书局

2018年10月

推荐人:刘苏里

评委说

熊剑平的作品,属“小大之书”类别——短小精悍,好读好看;高屋建瓴,曲径通幽。这类作品既可满足读者好奇心,又有增进读者知识之功用,你若跟它严肃起来,它可立即板起面孔,端坐庙堂。熊作的精髓,在“幽”。

锦衣卫和宦官,是明代执权柄者的两大统治设置,不假,但把锦衣卫谓之“公器”,即使冠以“畸变”,亦难免误导之嫌——它分明是朱氏王朝的私器,十足的私器。熊作之“幽”,首先妙在这里,它指出了锦衣卫跟朱元璋性格的一致性,怀疑、阴鸷、善变,私心自用、狠毒无常、不择手段。到头来,毁了国器,坏了“江山”,使整个明代遗臭万年。

熊作之“幽”的另一贡献,是为《剑桥明代史》的一个论点做了细致鲜活的注脚,即王朝的性格,是由开创者定义的。有明一代,朱元璋自觉精明过人,智慧无远弗届,实则蠢笨愚昧,锦衣卫的设置,以及废相权后的作为,就是明证。可以说,锦衣卫是人类政治设置史上仅有的奇葩,说它四不像都少了若干象限,它集统治所需的几乎全部功能,权力大的超乎想象,看上去对王权形成了某种制约,最后还是反噬王权,并毁弃了王权代表的“主权”,不止如此,还因此彻底败坏了人的心性。

所有这一切,都从熊作汩汩流淌的故事细节中,折射了出来。

—— 刘苏里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胡悦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9月

推荐人:许金晶

评委说

杭州师范大学胡悦晗老师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写成的一部力著,对于民国“黄金十年”时期北京和上海这两大城市知识群体的日常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而精准的再现。包括日记、随笔、回忆录、档案等在内的丰富社会史史料的搜集与征引,让本书内容充实而立体;而诸如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等社会学理论的引入,也让全书的分析更加系统和厚重。后记里对于自己学术生涯的回顾,真诚而质朴,触动人心。尽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先行嫌疑,并且在北京与上海的对比分析上尚显一定不足,但整体而言,非常值得推荐。

——许金晶

《晚清人物丛考》

戴海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9月

推荐人:羽戈

评委说

书名曰“考”,自然以考据为主。历史考据,大体可分两块,一辨伪,二补缺。二者非但无分高下,有时还可以融会贯通。这一点,在此书当中正有鲜明表现。作者往往从辨伪入手,指出前人谬误,然后转向补缺,修复历史被扭曲、遮蔽的一面。其中论钱恂等人的文章,俱是佳作。拿钱恂来说,不知有多少今人记得这个名字,纵使有所知,也许还是沾钱玄同的光(钱恂与钱玄同是同父异母兄弟),实则此人极具血性与见识,纵横晚清政坛,无论在张之洞幕府,还是出使荷兰、意大利等,都有过一番作为,甚至有改写国运的机会。此书三写钱恂,还原了一个几乎被历史尘埃埋没的形象。

—— 羽戈

《历史·声音·学问:近代中国文化的脉沿与异变》

王东杰

东方出版社

2018年11月

推荐人:羽戈

评委说

作者王东杰是罗志田先生的弟子,其研究方法与行文大有乃师之风。此书虽是论文集,其中自有脉络,即中国文化在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中的“脉延与异变”。作者以历史、声音、学问为视角,切入中西新旧之争。这容易让人想起政治哲学的古今中西之争,不过作者特地提醒,中不等于旧,西不等于新,新旧一直处于变动之中,时易世变,新会迅速成为旧,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则可能是不久前的“发明”,来自西洋的货色,则可能被当作反对另一种西化的依据……这种种纠葛,似可引出鲁迅之言:“维新以后,中国富强了,用这学来的新,打出外来的新,关上大门,再来守旧。”

—— 羽戈

《至善与时间:现代性价值辩证论》

包利民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8年8月

推荐人:刘苏里

评委说

首先这是一部“回应”之作。政治哲学家贝纳认为,政治哲学一直是对“潜在危机的回应”,比如《理想国》是对古希腊道德危机的回应,《政治学》是对城邦生存危机的回应,《论美国民主》是对贵族制危机的回应。包作是对人类因了“人学新科技”的突然涌现(爆发)、将给人类的传统生存状况带来根本性“革命”(毁灭?)的回应。

包作带有回应之作几乎全部的品质:忧虑、执拗、精密细致、惊世骇俗、奋不顾身……因而论述必然带出一系列自创新鲜的概念:奇异时刻、奇点时代、人学新科技、新科技群、新历史形态、后历史时代(后人类时代)、一般人类价值品格、生存资格、道德力量、 进攻性理想主义、顺应自然和征服自然……其中心论题是,是否有值得持守的现代性道德,有的话,有几个。但比中心论题更根本的是,现代性道德在以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为轴心的“人学新科技”不(如)期而至下,是否在没有完全展开其价值时,便轰然倒塌?对此,包的“也许我们还有时间,也许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看上去有些犹疑,实则悲戚之极。

包对人类过往的道德思考和道德行动的追述、辨析,就是在这样一种情绪下展开的。他对(我们)身处奇点时代进行的思考,与其说源自自信(只有我们这代人同时经历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历史时刻),毋宁说是站在奇点时刻,对人类做最后(带有绝望色调)的训诫和呼喊,从而使这一具有原创性的探求之旅,犹如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给人类是自我拯救与超越,还是沉沦或绝死,划上了浓重无比的刻度。

—— 刘苏里

《三十三年行半步》

张承志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11月

推荐人:项静

评委说

张承志《三十三年行半步》,收入的是作者2015到2018年的散文新作。从地理到文学,从故事到当下,从电影到人物,在所有游历和怀想中表达的是一个六十年代人独特的幽思,他对重要地点的理解和想念,对真相的逼近,对历史的道德再次重返。

—— 项静

《士风悠长》

陈乐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年10月

推荐人:绿茶

评委说

陈乐民先生是“欧洲学”研究大家,曾任社科院欧洲所所长,尤其对欧洲思想启蒙史研究深入。今年是他逝世十周年。他生于民国时期旧式家庭,受过传统的蒙学教育,有很好的书画基础训练。退休后,陈先生重拾儿时爱好,在著书立说之余,坚持用毛笔在陋室书巢中挥洒出一方书画天地,这些“文人字画”基本是他的“自娱”,其中许多连家人也未尝见过,直到他过世后家人整理遗物,大家才连连惊叹:他究竟是如何从读书、思考、写作、疗病的缝隙里挤出时间,留下如此多的墨迹?从这些书斋字画中,我们可以窥见陈乐民先生的心路历程,甚至遥望以他为代表的那一代知识分子正在远去的身影。

—— 绿茶

《作家中的作家》

邱华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10月

推荐人:张英

评委说

《作家里的作家》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文学课。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在这本书里,讲述了卡夫卡、卡尔维诺、马尔克斯等人的文学生涯,并且介绍评述了他们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家因为杰出的文学创造力和对后世作家的影响,因尔被称呼为作家中的作家。本书好看耐读。

—— 张英

11月人气榜

本月入围的33本原创新书中,读者也投票选出了最喜爱的5本好书,它们是:

01

《集美学村的先生们》陈满意,1728票

02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胡悦晗,1609票

03

《三十三年行半步》张承志, 1228票

04

《锦衣卫:畸变的国器》熊剑平,1158票

05

《去圣伯多禄的路上》吴文君, 1153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