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音乐剧《牵魂线》:火热现实的艺术缩影

来源:中国文化报 | 罗  群  2018年08月17日11:24

音乐剧《牵魂线》剧照

8月11日至12日,作为第十三届全国声乐展演暨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的参演剧目之一,由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漫瀚调艺术展演中心创作的漫瀚调音乐剧《牵魂线》,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环球剧场上演。该剧尝试将国家级非遗——内蒙古民歌漫瀚调与音乐剧相结合,地域特色鲜明,令人耳目一新。

在8月13日举行的专家研讨会上,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乔佩娟认为,《牵魂线》的主创团队非常敏锐。改革开放40年来,大批拥有现代观念、掌握现代知识与技术的农村青年成长起来,他们学成之后回归乡土、建设家园,让广大农民享受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新时代值得讴歌的火热现实。《牵魂线》的主人公巴图和他的故事,正是这种火热现实的艺术缩影。

“基层小团敢于排演这样的大戏,让我非常感动。”音乐剧剧评人文硕说,“基层院团处于中国音乐剧创作的最前沿,能够充分吸收现实生活的营养,拥有巨大的创作空间和潜力。借鉴国外音乐剧的歌舞叙事方式与美学理念,运用中国的现实生活素材与歌舞叙事资源,讲述中国故事,应该是中国音乐剧创作的方向。”

武汉歌舞剧院原副院长沈承宙认为,《牵魂线》的艺术处理虽然尚显粗糙、技术上还需提高整合,但该剧让艺术回归质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多样性。“我一直认为,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发展不能简单复制移植西方经验,必须找到自身文化的内生力量,找到中国文化的根脉。《牵魂线》在这方面的尝试让人感动,更让人对中国音乐剧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沈承宙说。

原总政歌剧团一级编剧冯柏铭说,漫瀚调带着泥土的气息,经过岁月的磨洗,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牵魂线》巧妙地让传统的漫瀚调在现代音乐、歌舞中浑然融入、来去自如,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充满乡土气息。“漫瀚调的基础是蒙古短调,以两句、四句的上下对句形式为主,缺少大段唱腔。但《牵魂线》的音乐、唱腔在漫瀚调的基础上加以突破发展,创作了大型唱段,使得其既能与现代歌舞相融合,又能很好地叙事、抒情,塑造戏剧情境中的人物。”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作曲温中甲说。

演员表演也是《牵魂线》的一大亮点。中央戏剧学院原副院长廖向红认为,该剧主演能歌善舞,群众演员热情似火,非常出彩;演员整体上把握了音乐剧的表演状态,将音乐的魅力和作品的地域特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在肯定《牵魂线》创新融合的同时,专家也指出了该剧存在的不少问题。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傅显舟说:“《牵魂线》的音乐很丰富,但缺少主题设计与提炼,在音乐的连贯性和整体感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廖向红提出,主人公巴图的行为动机和叙事线索还不够清晰,他的心路历程以及如何带领乡亲走上致富道路,还需以更加具体生动的情节、唱段加以表现和说明。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导演陈蔚表示,作品需要去晚会化、去旅游化、去杂乱化,将服装、舞美等环节统一到音乐剧的艺术层面,演奏员、演员要更加大胆地真奏、真唱。“《牵魂线》是用非遗资源打造现实题材音乐剧的一次积极尝试,其审美理念要在扎根乡土的同时回归时代,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这样才能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陈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