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建立网络文学批评“共同体”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欧阳友权  2017年03月20日11:40

相对于传统的文学批评,网络文学批评有其特殊性。譬如,批评主体的身份更为复杂,除了介入网络文学的传统理论批评者和基于传统的“传媒批评”外,还有以往文学批评所没有的“在线批评”的网民大军,而网民对作品的评价(如豆瓣评分),对网络创作的干预更为明显,对网络作家的影响也更大。另外,网络批评的方式和效果与网络文学业态各方的关联更为密切,也更加直接。比如无论是网民读者的打赏或吐槽,传媒批评对某一网络作家作品的关注与评说,网络社团召开的网络文学研讨会,等等,都将直接影响阅读市场对一个作品的点击率、对某个写手的关注度或某种网络文学现象的舆论场,最终通过作品IP转让标的而影响到网站平台的经营效益和作者收入。因此,网络文学批评不能靠“单打独斗”,而要协同网络文学生产、管理、传播、经营、阅读、评价各方力量,打通写、读、管、经、评各环节,建立文学批评的“共同体”,让网络批评能以“批评”活力,助推互联网上“巨量”存在的文学现象或网络时代的社会文化现象,使之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繁荣、文化兴盛的有生力量。

事实上,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本身就是一个生产链、产业链环环相扣、相互依存的“文学共同体”,由写手创作—网站管理—网民阅读—学者评说—市场检验—政府监管等诸要素组成的业态结构,构成了网络语境中的文学社会学和艺术生产美学。网络文学批评也应该这样,也需要建构一个创作(作者维度)、管理(政府维度)、经营(网站维度)、阅读(读者维度)、评论(理论维度)五位一体的“批评共同体”,而不是网站、作家、网民各说各话。这个“共同体”以理论评论学理逻辑为中心,创建批评的多维互动方式,以此形成网络文学批评的优化生态。

譬如,在“批评—创作”的维度上,批评者要和网络作家交朋友,主动阅读作品,关注写手的创作与成长;网络作家也应该主动接近理论评论者,形成沟通与交流的良性机制,实现批评与创作的“对眼”与“对点”,而不是彼此观望,互不往来。作为批评家,应该让自己的评论成为助推创作的“锋刀利刃”;而网络作家也应该虚怀若谷,视批评家为自己的文学同道和前行路上的挚友。

在“批评—管理”的维度上,网络文学批评需要站在社会文化立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学审美品格,熟悉并自觉遵守相关政策法规,积极配合政府管理,打击利用网络文学传播有害信息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网络文学创作与经营恪守行业规范,以自律抵制市场乱象,积极营造网络文学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文学管理者也需要依托网络批评获得文学舆情,把握创作动向,推介优秀作品,尤其需要用网络的特性来管理网络、以文学的方式管理文学,或者说把网络文学当作“文学”去管理,为网络批评的健康活力、为网络文学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在“批评—经营”维度上,网络文学批评应该沟通创作与市场,为文学网站培养写手、签约作家、经营作品提供艺术定性和市场定量的有效信息,通过评论家的眼光分析评估作品,为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甄别优劣,过滤非文学元素,助推文学网站辨识作品价值,开拓文学阅读市场,扩大作品影响力,进而以产业化经营创新商业模式,延伸优质IP的产业链,形成可选择性价值导向。

同时,网络批评还应该促进网站经营者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运用新媒体技术,评价和传播优秀作品,健全综合评价体系,把好内容质量关,抵制趋利媚俗之风,发表更多经得住大众评价、专家评价、历史评价和市场检验的好作品。文学网站也需要积极配合文学评价活动,为批评行为提供后台信息,把支持文学批评纳入网站管理的工作内容。网络文学批评尤其有责任引导网站经营者注意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作为文化企业,商业性文学网站经营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还需要依照文化建设的社会化规制,承担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文化价值营造的社会责任,履行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

再从“批评—阅读”的维度上说,文学批评有责任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作品中引导读者目光,形成欣赏导向,帮助读者更准确地认识和理解网络作品,以便“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一方面起到“沙里淘金”、抽丝剥茧的艺术遴选效应,另一方面又可以防范有害作品对读者的危害,起到阅读市场的净化作用。

相对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阅读者往往就是批评者,特别是在线批评,其与阅读可以是同时进行的,读者边读边评,有感而发,即兴言说,直言不讳,这样的批评不仅影响创作,对读者市场的影响力也更大、更直接、更具体,许多文学网民正是根据其他网友对作品的评价去选择读还是不读的。2016年中国作协发布的网络小说上榜作品如《将夜》《余罪》《我欲封天》等榜单作品,无不是经网民点评、口碑举荐而形成粉丝跟读跟评的网络围观才登上排行榜的。那些优质IP常常成为“话题式”作品,甚至为作品建立专门的网站,形成评论社区,就是“批评—阅读”双向互动的结果。

网络文学的“野蛮式生长”创造了“时代现象级”的文学奇观,但它依然存在“多而不优、大而不强”的问题,存在数量与质量、效益追求与人文审美、技术强势与艺术优势等方面的不匹配。此时最紧迫、最需要做的,便是加强网络文学理论批评。这些年的网络批评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网络创作的繁盛局面,批评仍相形见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络批评与创作者、管理者、经营者和读者之间的疏离与隔膜,未能在各要素之间建立起必要的互动关联,导致网络文学批评出现“靶的不准”,写、读、经、管、评各自为战,只有“单声部”,没有“协奏曲”的现象。倡导建立创作、管理、经营、阅读、评论五位一体的“批评共同体”,让它们之间达成一种互动交流的运行机制,必将改善和优化网络批评生态,从而以刚健有为的网络批评促进网络文学的繁荣。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