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盗墓笔记》:类型嫁接与故事延展

来源:中国文化报 | 罗 群  2016年08月25日08:20

暑期档电影市场表现低迷,电影《盗墓笔记》的上映给沉闷的暑期档注入活力,上映3天票房即达到4亿元,目前票房总额已突破9亿元,成为暑期档领跑者。

与出色的票房成绩不相协调的是,部分观众尤其是《盗墓笔记》小说原著拥趸对电影的口诛笔伐,电影与小说的巨大差异让他们感到无法接受。《盗墓笔记》是一部很有争议的电影,争议除了来自电影本身,还涉及两个更大的命题,一是国产盗墓题材影片作为一种尚未成熟的类型片,在与其他类型嫁接的时候如何保持自身特性;二是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与原小说究竟是什么关系,“忠实于原著”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电影《盗墓笔记》由小说原著作者南派三叔亲任编剧,李仁港执导,鹿晗、井柏然等主演。影片以醉心于建筑的吴邪在三叔带领下与众人一起下墓为主线,串联起一系列惊心动魄的经历,勾连出真实与幻象等思考和击碎蛇母阴谋、拯救世界的宏大主题。

看得出来,电影《盗墓笔记》的拍摄、制作颇为用心,并不像有些粉丝电影一般纯以展示明星脸冒充艺术。南派三叔说,他的剧本八易其稿,从近8万字删到约3万字,对故事精益求精。导演组调动美国、韩国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的创作团队,使用了约2600个特效镜头来还原故事场景。无论是精巧的机关设置还是墓宫物件的质感、纹理,都带着强烈的李仁港色彩,光线与空间配合产生的独特画面色彩和审美风格,与《94独臂刀之情》以降的李仁港执导作品一脉相承。

木俑迎宾殿的这段戏是影片公认的经典段落,从故事的铺垫、展开到节奏一张一弛的精准把握,以及人与心魔对抗的立意都颇具创意与水准。然而之后的情节发展总令人感到少了几分这样的精准细腻,大反派突然间良心发现也略显生硬;西王母墓的最大秘密究竟是什么、蛇母的怨毒和罪恶根源何在,笔者看完全片也没太搞清楚。

然而,这样的瑕疵并不致命,似乎也不足以成为电影《盗墓笔记》遭到“狂轰滥炸”的理由。原著粉丝的义愤填膺,根源在于电影对小说的忠实度上。

《盗墓笔记》是一个巨大的IP,小说皇皇巨著拥有大批粉丝,2013年,《盗墓笔记》话剧(第一部)在上海首演,如今已经演到第四部。去年的季播剧《盗墓笔记》纵然遭到火力凶猛的吐槽,但播放量仍然极高,超过35亿。作为电影《盗墓笔记》的前传,正在热播的衍生网剧《老九门》开播一个月,播放量就突破了40亿。理解了粉丝的“爱之深”,也就明白他们何以“责之切”。

电影《盗墓笔记》确实不像西方经典盗墓题材《夺宝奇兵》系列电影那样聚焦于主人公的冒险经历。李仁港说,希望在传统盗墓题材的基础上赋予电影《盗墓笔记》以《红楼梦》般的古韵和浪漫,比西方同类题材更具文学性、戏剧性。然而,粉丝对此并不买账,许多粉丝认为,电影《盗墓笔记》没有好好拍盗墓,而更像是奇幻片、喜剧片、动作片。其实,任何一种影片类型想要不沾染其他类型片的特质而保持自身“纯洁”,都不大可能做到。盗墓题材纵然有改编自《鬼吹灯》的《寻龙诀》、《九层妖塔》等影片“开路”,但作为一种国产片的独立类型显然远未成熟,吸收各种类型片的精华以丰富自身,借助成熟类型片的经典结构和元素稳住观众、保障市场,并不是一个坏选择。毕竟,拍盗墓要比写盗墓困难太多太多。相比之下, 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古墓丽影》系列电影难道不比《盗墓笔记》更像喜剧片吗?即便是成熟的类型片、成熟的市场环境,用类型嫁接寻求新意与突破都不是坏主意。

对电影《盗墓笔记》更猛烈的批评在于它和小说原著差异很大——“人物设置不同、故事情节不同,根本就是没关系的两件事儿!”某网友的吐槽代表了大批原著粉丝的心声,和当年《九层妖塔》上映时面对的质疑如出一辙。李仁港对此的回应单刀直入:“电影和书是不一样的媒介,电影不可能完全照搬书;买票进影院看的是电影,如果要看书里有的东西那直接去看书就好了;真正爱护书的人,也应该理解和支持原作者对书的适当延伸。”

媒介形式对内容生产的影响和制约不可避免,当一个IP在不同的媒介形式间游走转换,必定呈现不同样貌,如何能让一部120多分钟的电影和数百万言的小说步调完全一致呢?多年来被奉为经典的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与小说原著差异也是极大的,与其说它的成功在于“忠实于原著”,不如说在于它是一部充分尊重电视剧艺术规律的作品。对于电影《盗墓笔记》以及未来仍将大量出现的IP改编电影,怎么拍成一部好电影,总是比是否照搬原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