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纪实 >> 作品展示 >> 正文

信念(1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7日10:21 来源:梁孟伟

  梁柏台紧紧拥抱着温顺的妻子,眼中也泛起一片泪光。他轻轻地拍着妻子,劝说着,安慰着……

  第二天,梁柏台向父母禀明了农历二月初一离家赴俄的打算,特别强调已经得到了新婚妻子的同意。虽然山穷水尽,父亲仍不死心,悄悄请来袁修昌先生。正月三十日一大早,袁修昌就来到了梁柏台家,先找梁柏台摸了摸底,再和梁开钱说话:“看来他的决心已下,是劝不住的。他本来打算去法国勤工俭学,现在要去俄国留学,既然新婚燕尔都不能移其志,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志向,还是让他到外面去闯荡闯荡。”

  梁开钱表情木然,不由长叹一声,看了妻子胡玉兰一眼。到了这个时候,胡玉兰自然已无话可说,只是以泪洗面。莲珠在旁边一声不响,陪着婆婆拭着眼泪。(陈刚:《人民司法开拓者梁柏台传》,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就只有这点钱了,你娘将私房钱全都拿出来了。”梁开钱将20元银洋放在桌上,然后一字一顿地对柏台说:“少则一年,多则三年,就要回家。”

  袁修昌也告诫柏台:“出远门,一切全靠自己,胆子大一点,心要细一点,路要走稳点,别忘了写信回来。”

  梁柏台一拖五年的婚事总算一朝喜结连理,在小小查林引起轰动;如今新婚燕尔七天就要出国留学,众乡亲更是惊愕和纳闷。

  亲朋好友认为梁柏台浙一师毕业后回乡教书,每月能挣几十元的安稳工资,为什么还要到天寒地冻的俄国自讨苦吃?梁柏台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现在俄国的工人农民都已经过上了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穷富,人人平等自由的幸福生活。我到俄国去学习,就是为了我们中国将来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实现世界大同。”

  梁柏台向乡亲们描绘着“天下大同”的理想生活。“将来我们国家也要一样。我们乡下人也要和城市一样,筑马路,造洋桥,亮电灯,出门坐汽车。”

  “等到世界大同之日,我回家时,要把马路从梅林山、大岭头修到村里,还要在溪上造座大桥,大家出去可以坐汽车,不用再走路了。”那时新昌还没有公路通过,查林能够通路建桥?乡亲认为梁柏台无疑在讲“大头天话”。

  儿女之情没有捆住展翅欲飞的翅膀,洞房春深没有锁住追求真理的理想。梁柏台3月3日结婚,3月10日辞行。

  这天晚上,梁柏台全家几乎没有人合眼。敲过三更,梁柏台已发出均匀的鼾声,七天来陈莲珠都不敢正眼看看自己的夫君,现在可以偷偷地欣赏熟睡中的丈夫,虽然丈夫的脸是模糊的轮廓,但她能看到丈夫英俊的长方脸上那柔和的眉毛,那热情的嘴唇,还有那微微起伏的健硕身躯。她回忆着七天的朝朝暮暮,甜蜜幸福如贮满了春水的池塘,溢满自己的心胸。梁柏台答应过教自己读书写字,她今后也会像先生那样识文断字;梁柏台描绘过今后的幸福生活,穷人都能吃上饱饭穿上体面衣服……这位新婚妻子不止一次地憧憬过今后:教书的丈夫还没有放学回家,她已做好一桌香气扑鼻的饭菜;暑假丈夫在田里劳作,她会送去他最喜欢吃的春饼芋饺……但丈夫为什么要走呢?自己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如水柔情为什么融化不了男人坚硬的心,自己的悠悠情丝为什么拴不住男人好动的身?她此时的心又如灌满了铅变得好沉好沉,不争气的眼泪又禁不住扑簌簌地流了下来,她咬住被角尽量不让自己哭出声音。她觉得自己的男人又变得遥远而陌生,她一定要抓住丈夫,她用手理了理丈夫的黑发,抚摸着丈夫粗壮的臂膀,梁柏台翻了个身又沉沉睡去。糊纸的窗上开始泛白,她才矇眬入睡,这时雄鸡的啼鸣又把她惊醒。她看了看还在熟睡中的丈夫,索性穿好衣服,轻轻走出房门。

  厨房灯光摇曳,饭菜开始飘香。胡玉兰和梁小芬母女俩无声地忙碌着,一个捏塑着一颗颗白白的汤圆,一个烙着一张张圆形的麦饼,显然她俩也一夜没有合眼,只能在食品中寄托着自己的心愿。三个女人不说一句话,也不看对方一眼,陈莲珠坐在灶堂前烧起火来。唯闻柴火的哔剥声,唯闻雄鸡的声声啼鸣。

  告别的时刻终于到来,穿戴停当、吃完早饭的的梁柏台背起行囊,首先向陈莲珠告别。陈莲珠这位农家女子,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却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她和梁柏台定亲已经5年,婚期一拖再拖,还差点闹出“离婚”。现在好不容易走到一起,想不到新婚七天丈夫就要远行。真正的分别就在眼前,怎不令这位温柔贤淑的妻子肝肠寸断。按照传统风俗,新婚的妻子不能远送,跨出家门就是分别。

  梁柏台又一次对陈莲珠说,“我会回来看你的。最多三年!”

  陈莲珠还是不敢正眼看自己的夫君,只是低着头垂着眼皮,幽幽重复着那句说过的话语,“只要你好,哪怕再是三年也没有关系。”

  陈莲珠相信丈夫的话,觉得结了婚的男人,就像天上的风筝,不管飞得多高多远,总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家园。就在梁柏台走出道地行将消失的那一刻,陈莲珠最柔软的内心突然有阵剧烈的刺痛,强忍着的泪水终于模糊了双眼。

  声声的祝福声中,句句的道别话里,梁柏台走出大道地,走到村头,回身向父母深深地鞠躬,抱拳告别过众乡亲,肩背简单的行囊,怀揣太多的希望,坚决地上路了。大姐梁小芬踮着一双小脚,坚持着要一直送出村口,送到大岭脚下。

  前面就是高山,分别就在眼前。

  “大姐,我这一走,父母和莲珠托付给你了。”梁柏台拉住大姐的手,眼睛升起一片愁雾,喉头涨起一阵咸潮。

  “柏台,你放心走吧!你不回家,姐不出嫁。”生性坚强的梁小芬擦去眼角的泪花,坚决地说。

  “姐没有钱送你,这点给你路上饿了买点点心。”梁小芬将两个银角子塞在弟弟手里。

  梁柏台接过姐姐的银角子,开始向大岭头攀登,他回身向姐姐挥挥手:“待世界大同之日回家团聚。”

  梁小芬看着梁柏台登上大岭头,看到梁柏台一步三回头,看到上了岭的柏台向她挥挥手,然后消失在山岗背后。伤心最是离人泪,梁小芬望着空空的大岭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久蓄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号啕大哭起来。

  梁柏台登上山岗,眼前山长水阔,身后故乡情深。那懒洋洋的来龙山,那畏缩缩的盘龙岗,那绿幽幽的查溪水。梁柏台心中喊了一声,故乡,可爱的故乡,今天我就要离你远行,等我回来就要改变你的模样!

  梁梦千陪着梁柏台,一直相送到新昌,来到城关已近中午。梁柏台舍不得用姐姐的两个银角子买点心,特地买了一块漂亮的手帕,托梁梦千带给陈莲珠。此后这块手帕就一直珍藏在陈莲珠身边,每条丝线上不知浸透了她多少相思的泪水,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吃过干粮,分别在即,梁梦千建议梁柏台去趟县城南的大佛寺,祈求幸福保佑平安。

  听了梁梦千的建议,梁柏台笑笑说,他此番远赴苏俄,就是要去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人民创造幸福的生活。菩萨只是帝王将相用来欺骗人民的工具,创造幸福全靠人民自己。

  风萧萧兮查溪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想不到美好的相约竟成永诀,暂时的告别却成了永别。记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陈莲珠等待的不止三年,而是整整53年,直到离开这个世界。梁小芬信守对弟弟的诺言,侍奉父母照顾弟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两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柔弱双肩,用青春岁月,用毕生幸福,恪守一个承诺,传递一种温暖,诠释一份信念。

  3月13日,梁柏台路过杭州,去一师与老师同学告别。俞光浩等六位同学依依不舍地相送柏台到城站火车站。听着车站内声声催人的汽笛,看着站台上幕幕伤别的离情。有的同学好心相劝,人生道路千万条,何必只走独木桥?梁柏台说自己赴俄决心已定,“就是讨饭也要讨到俄国去。”俞光浩知道柏台远行需要知道时间,就毫不犹豫地摘下自己的怀表相赠,六位同学倾其囊中之钱相送。(俞少洪:《父亲与梁柏台是同学》,《沃洲春雷》总第28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