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纪实 >> 作品展示 >> 正文

信念(16)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7日10:21 来源:梁孟伟

  迷雾渐次散去,阳光照遍全身。梁柏台全身心沐浴着共产主义的光辉,接受着马列主义的洗礼。他彻底摒弃了无政府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影响,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信念。随着外国语学社的开办,建团工作也随之展开。梁柏台进入外国语学社不久,就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最早的青年团员之一。青年团组织为了培养和教育团员,每星期都组织政治报告会,俞秀松、陈独秀等人为团员们作报告。

  在外国语学社期间,刘少奇上午学习俄文和马列主义基本知识,下午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刻钢板、印传单、搞宣传。还借助词典为杨明斋主持的华俄通讯社翻译、校对文稿,配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劳动界》周刊做收发、进行缮写。

  任弼时的父亲托人带来家信,劝任弼时在上海谋事,以便从长计议。任弼时非常孝顺父母,但是为了寻求中华民族的出路,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赴苏留学。并书写家书一封,宽慰年长的父亲:

  ……只以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任继宁:《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的爷爷任弼时》。)

  如久旱的禾苗遇上了甘霖,如漆黑的夜晚现出了晨曦,梁柏台觉得每个细胞如花儿般地盛开,觉得全身血液如潮水似的澎湃。他贪婪地吮吸着马克思主义丰富的营养,常常向老师请教各种各样的问题,更多的是同学之间的讨论和切磋。

  杨明斋吃住在渔阳里六号,对每个学员的表现了如指掌,他先后协助包惠僧选拔赴莫斯科优秀学员,刘少奇、罗亦农、汪寿华、李启汉、李中、王一飞、谢文锦、韩慕涛(庄文恭)、许之桢、任弼时、萧劲光、曹靖华、任岳、周兆秋、胡士廉、陈启沃、梁柏台、彭述之、赵庆华、柯庆施(柯怪君)、周伯棣、傅大庆、曹平、蒋热血、韩平的、卜士奇、彭湃(江西人,不是广东的那位澎湃,后亦牺牲)、华林、蒋光慈、吴葆萼、董锄平等。

  上海外国语学社“宛如一抹金色的霞彩,透过层层乌云,吐露出黎明前的光曦,”“革命的幼苗舒根展叶,在中国的大地上孕育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婚最痛是骊歌

  1921年1月,已经调往伊尔库茨克的共产国际远东局担任秘书的维经斯基,向上海外国语学社传来联系好赴苏俄学习的消息。梁柏台欣喜若狂,当即报名要求前往。并请求回家告别父母,得到了批准。2月上旬,将近春节,梁柏台踏上了回家的旅途。途经杭州时,他到浙一师将自己的课本和作文、日记、信稿等物品带回家,连同小学时用过的课本、作文、日记以及其它书籍,一起托付给大姐梁小芬保管。并禀明父母,准备赴俄留学。

  但家庭迎接他的,是兜头一勺冷水。父亲始以家境清贫路费难筹相拒绝,柏台解释旅俄学费较少,到了俄国后,俄国政府会有优待,今后不会再向父母要钱。

  父亲又以“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相挽留,梁柏台以“最多两三年就回来”相安慰。

  看着心硬如铁、志坚似钢的儿子,父亲梁开钱硬生生地撂给梁柏台一句话,“若不完婚,决不允许离家出门。”

  流着眼泪的母亲也哀哀恳求:“柏台,我们年纪大了,人家早已抱上孙子了。你就把婚结了再走吧!”

  梁柏台与银珠岭村陈莲珠姑娘订婚已经五年,梁柏台23岁,陈莲珠25岁,当时已属“大龄青年”。这时梁柏台已经摒弃了以“家庭革命”来改造社会的空想,放弃了脱离家庭脱离婚姻的主张,为一年前因婚姻问题而与父母产生冲突而内疚,也为已经苦等自己多年的陈莲珠而不安。但今后动荡坎坷的人生之路,甚至坐牢牺牲的种种危险,这样的隐衷向谁倾诉?梁柏台左思右想,权衡再三,最终答应完婚。

  梁柏台与陈莲珠的婚事,还得从五年前说起。

  1916年春节期间,查林村梁水和(政亲)家,来了一群客人,其中就有5位漂亮的姑娘,一下子轰动了全村。好多乡亲借故去看个究竟,梁小芬也跑去凑热闹。原来那5个姑娘是邻村大旗岗陈方钱家的5个女儿,人称“大旗岗上五朵花”。梁小芬看着漂亮端庄的五个姑娘,突然心中一动,打听起她们的婚嫁情况。旁边知情人细声指点相告,老大老二老三都已名花有主,有的已经婚配,只有四姑娘、五姑娘还待字家中。四姑娘陈莲珠,年方二十,比弟弟柏台大两岁。自己的母亲祖母不都是比父亲祖父大两岁吗?两代人和和睦睦顺顺利利都挺般配。梁小芬回家向父母一说,父母没有反对,先让小芬去大旗岗陈家探探口风。梁小芬看父母同意,就找机会向梁柏台告知此事,梁柏台笑而不言未置可否。梁小芬以为弟弟同意,就借故到大旗岗陈家见了陈莲珠的父母,一番寒暄客套后才道出原委,陈方钱夫妇有关梁柏台的情况打听得甚是仔细,最后高兴地笑笑既不点头也不摇头。梁小芬回家与父母一说,梁开钱一听明白,说可以请个媒人正式上门提亲了。当然陈家也没闲着,向查林村的亲朋好友一番明察暗访,都说这个小伙子打着灯笼也是难寻。所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媒人上门一说就成,送过彩礼后,这门亲事就算定了下来。

  大旗岗上五朵花,陈莲珠无疑是最出色的一朵,人们只要一看见陈家四姑娘,就会投去各种赞美的目光。年轻后生说她聪慧漂亮,上年纪的人说她贤惠善良。生活在一个小山村,出落成一个美人坯,更主要的是她对长辈非常的孝顺,对乡亲非常的友善,这种识大体懂大礼的品质尤其难能可贵。附近干活的年轻人,总要借讨水喝等名义,为的是上陈家看看四姑娘。

  大旗岗就在查林村到大市聚镇知新小学的路旁,陈莲珠平时干活或者在家,也能看到往来镇上赶集的百姓和读书的学生,一个常常赤脚而行的年轻人吸引着她的目光,即使是霜雪满岗的冬晨,或是雨后初霁的周末。每当看到这位年轻人匆匆来去的身影,内心深处都会涌起一种感动,一片柔情,想着想着脸上就会升起两片红云。

  现在听说查林有人来说媒提亲。直到一天早晨,母亲悄悄指着一个正在路上跋涉的年轻人,告诉莲珠这就是前来提亲的那家后生。陈莲珠心里不禁啊呀一声,这不正是自己心仪已久的郎君!当母亲笑着问她意下如何,陈莲珠娇羞地点了点头,一溜烟地跑回家中。

  定亲以后,陈莲珠多了一份牵挂,每逢周末和周一,眼光时不时搜寻着山路上那稳重而健壮的身影。梁柏台每次上学来回,也上丈人家歇歇脚喝喝茶,陈莲珠就会炒些花生、黄豆和番薯干,好让梁柏台带到学校充饥。面对着如花美眷,梁柏台也会产生一种别样的感觉,但觉得夫妻这个概念还很遥远,对陈莲珠更多的是一种浓浓的亲情。而陈莲珠当然陷入嫁鸡随鸡的螺旋,何况自己的心底里已是那样的喜欢。梁柏台长得英俊潇洒,但陈莲珠从来不敢正眼相看,总是水莲花般的娇羞,千依百顺的温柔。

  1921年3月3日,农历正月二十四日,一顶花轿将陈莲珠抬进了梁柏台家门。查林大道地着实热闹了一番,虽然家境贫寒,必要的仪式却不能省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洞房是不到十平方米的老屋,屋角是一张半新不旧的梁床,床上叠放着几条青布印花被子,红红的对联上写着“筑室居然有室”、“克家自尔宜家”。柏台父母看着拜堂成亲的一对新人,猜测着夫妻恩爱如胶似漆的情景,想象着数年以后成群结队的满堂子孙,他们沧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果然,成婚后的梁柏台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次日大早,柏台和新人拜见父母,并在厨下添火烧柴,开始操持家务。柏台陪莲珠“回门”、“过三朝”,拜见岳父岳母,和姨姐姨妹见面。礼仪丝毫不缺,出国只字未提,合家皆大欢喜。只有梁小芬心中有数,梁柏台做着妻子的工作。

  3月7日也就是正月二十八日晚上,梁柏台照例与陈莲珠聊着赴俄的话题。

  梁柏台说:“俄国虽然远些,可是那里已是一个没有穷富、人人平等自由的国家。我到俄国留学,就是为了将来我们中国也要变成这样的国家,大家过这样的生活。”

  陈莲珠倾听着丈夫的话语,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喃喃地说:“你真要去,就去吧,我不阻拦你。”

  梁柏台心底泛起一丝柔情,他向妻子保证:“我到俄国留学,最多三年就可以回来。”

  陈莲珠抬起一片泪光的眼睛,深情地看着丈夫:“只要你好,哪怕是再等三年也好,我等你回来。”

  梁柏台听妻子这么说,就说出了出发的日期:“我打算二月初一(3月10日)走,你同意的话,我明天就给父母亲说。”

  陈莲珠听后呆了半晌,眼泪如断线珍珠似地滚落,“你说哪天就哪天!”说完,咬着被角抽泣了起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