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民族同心圆梦的动人故事
在歌曲《阿拉木罕》里,阿拉木罕“身段不肥也不瘦。
-
电视剧《都是一家人》幕后:在编剧与人物之间
12月14日,民族团结现实题材电视剧《都是一家人》在新疆卫视开播。
-
中国民族志电影,他是先行者
一生低调、从不张扬的杨光海,与这个世界的告别也是静悄悄的,送别他的,除了亲属、同事,只有几位从北京本地和昆明赶来的好友。
关键词:  中国民族志电影杨光海逝世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影片2019-12-19
-
黄建鹏:让世人在光影中重返历史现场
《什谷脑屯的贵族少女》1934年 庄学本摄 12月4日至15日,由南京师范大学主办、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协办、南京国人文化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光与影里的故事——黄建鹏藏20世纪中国摄影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关键词:  黄建鹏2019-12-16
-
音乐剧《石榴红了》演绎民族团结与红色文化
“石榴红,石榴圆,石榴生来握成拳,民族团结像石榴,你靠着我,我靠着你,紧紧相抱力无边……”伴随着动听的歌声,12月7日晚,由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编创的大型音乐剧《石榴红了》在人民大会堂落下帷幕,精彩的演出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2019-12-11
-
《都是一家人》:谱写新时代多民族奋进的凯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针对这一重大时间节点,编排了多部具有国家气质的精品正剧,除了《可爱的中国》《激情的旋律》《希望的大地》,还有热播的民族题材电视剧《都是一家人》。
-
唱响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强音
32集电视剧《都是一家人》于11月29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以高收视率圆满收官,引发热烈反响。
关键词:  《都是一家人》2019-12-03
-
艺术电影红于霜叶 巫山文旅蓄势待发
11月22日至28日,第四届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在重庆市巫山县举行。
关键词:  第四届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2019-12-02
-
《红色之子·单刀赴会》:穿越历史与现实的雄辩
电影《红色之子·单刀赴会》于10月4日在电影频道和爱奇艺首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高收视率;10月23日登陆全国院线,重点在内蒙古自治区院线放映;11月16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该片在中央民族大学附中举行了观影启动仪式。
关键词:  《红色之子·单刀赴会》2019-12-02
-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优秀影视剧本遴选结果揭晓
历时三个月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优秀影视剧本遴选”活动近日结束,经专家评定,评选了优秀电影剧本3部,优秀电视剧本3部。
-
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多元文化与文化自觉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题材电影坚持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基本原则,立足当代挖掘社会文化资源,以更积极的态度回应宏阔的社会变迁,民族题材电影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民族题材电影2019-11-22
-
《都是一家人》: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奏响民族团结赞歌
11月19日开播发布会上,《都是一家人》主创团队合影。
关键词:  《都是一家人》2019-11-22
-
音乐舞剧《云绣彝裳》亮相昆明
11月15日,正值2019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昆明开幕之际,大型彝族服饰音乐舞剧《云绣彝裳》在云南大剧院演出,向观众展示了楚雄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赛装文化内涵。
关键词:  《云绣彝裳》2019-11-22
-
《海林都》:这部影片,奏响民族团结的“爱之歌”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回信两周年之际,以“三千江南孤儿进草原”为历史背景、弘扬乌兰牧骑精神的主题影片《海林都》,于11月21日在全国院线发行公映。
关键词:  《海林都》2019-11-21
-
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国家叙事
民族题材电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关键词:  民族题材电影2019-11-18
-
新疆歌舞片《歌声的翅膀》在京首映
近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的歌舞片《歌声的翅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映。
关键词:  《歌声的翅膀》2019-11-12
-
“大美青海”成就展开幕
11月1日,由国家民委主办的“美丽中国·和谐家园——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系列展”之“大美青海——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成就展”,在民族文化宫隆重开幕。
关键词:  “大美青海”成就展2019-11-04
-
首部羌族革命英雄题材电影《红色土司》全国首映
首部羌族革命英雄题材电影《红色土司》全国首映礼3日在北京举行。
关键词:  《红色土司》首部羌族革命英雄题材电影2019-11-04
-
歌舞片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新平台
10月28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的歌舞片《歌声的翅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映。
关键词:  《歌声的翅膀》2019-11-01
-
我们不能只有高成本、大制作的院线片
记者:在您看来,这些参展民族志纪录片大体有哪些类型?具有怎样的特点? 朱靖江:这次参展纪录片如果从类型来分,可以大致分为学者纪录片,如郭净的《卡瓦格博登山传奇》,林叶、朱晓阳的《老村》等;媒体纪录片,如许东平的《昆明戏窝子》、贾丁的《毛坦厂的日与夜》等;独立纪录片,如于广义的《小李子》、李璞的《道别》、康世伟的《轮回情》等;院线纪录片,如《大河唱》《十年寻羌》等;还有社区影像作品《鼠兔》、影像口述史作品《马背上的生活》、实验影像作品《空的形状》以及为数不少的在校学生的纪录片作品。
关键词:  民族志纪录片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