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莫兹里奇:我想获得隐身的超能力试着观察周遭的一切
出题者:刘雅麒 答题者:本·莫兹里奇(美国) 时间:2018年9月6日 简历 本·莫兹里奇(Ben Mezrich,1969- ),美国当代久负盛名的畅销作家,多部非虚构作品被改编为热门电影。
2018-09-11
-
来自莫桑比克的巫师
◎采访:张中江 ◎翻译:邱宇同 第一次来到中国的莫桑比克作家米亚·科托(Mia Couto),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2018-09-11
-
余中先:翻译是耕耘,我还能有所长进
余中先,浙江宁波人。
2018-09-07
-
自信、傲娇、毒舌却又孤独、纯真、传统的纳博科夫
七月底,广州举办了“纳博科夫的文学课 · 广州站”活动,在这场以“批评的权利”为主题的分享活动中,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申霞艳,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滕威,编辑、书评人刘铮(笔名乔纳森)三位嘉宾老师,与读者畅谈了自己对纳博科夫的独特理解。
2018-09-04
-
米亚·科托:我们都在不同身份间游走
结束了上海书展上关于旅行和文学的话题之后,8月19日至20日,莫桑比克作家米亚·科托来到北京,在中信出版社主办的两场活动上与中国学者及读者探讨了“在非洲用葡萄牙语写作”和“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视角”等文学话题。
2018-08-31
-
哈尼夫·库雷西:作家教写作是谋生的好方法
今年6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了英国作家哈尼夫·库雷西的作品系列,除了之前出版过的《亲密》《整日午夜》《爱在蓝色时代》《黑色唱片》《有话对你说》之外,短篇小说和随笔集《爱与恨的边缘》是首次出版,最新长篇“The Nothing”的中文版也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
2018-08-30
-
傅惟慈:毛姆这个人太老派
傅惟慈先生家住四根柏胡同,近赵登禹路。
2018-08-29
-
卡特琳·普兰:渔夫、水手、牧羊人和作家
卡特琳·普兰。
2018-08-28
-
保罗·柯艾略:整个宇宙都在合力助他实现愿望
71年前的今天,一位伟大的作家在南半球的巴西诞生。
2018-08-24
-
松浦弥太郎:消化不完的取舍会让我们觉得很累
松浦弥太郎(Matsuura Yataro),1965年出生于东京,高中辍学后只身远赴美国。
2018-08-20
-
米亚·科托:警惕非洲作家这一标签
Mia Couto photo c Alfredo Cunha(作者授权图片) “我没有以非洲作家的名义在中国出版吧?”采访即将结束时,莫桑比克作家米亚·科托问他的中译本新书的编辑。
2018-08-19
-
V.S.奈保尔:行走于不同文明的离散者
大街上的孩子 维迪亚达·苏莱普拉沙德·奈保尔曾被某英国评论家称为是“没有写过一句败笔的作家”。
2018-08-17
-
梁文道谈奈保尔:无法用伟大定义的诺奖得主
2001年,这位著名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8-08-15
-
小说家纳博科夫像个小混混,作为文论家他却像个老教授
“优秀的读者不会到一本俄国小说中去寻找俄国生活的图景,因为他知道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笔下的俄罗斯不是历史上平常的现实,而是一个作家凭着个人天才创造出来的特殊的世界。
2018-08-14
-
是枝裕和:作品也好,感情也好,早已蕴含在世界之中
《有如走路的速度》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首部随笔集 字里行间 被书名吸引,买了一本书,《夏至将至》。
2018-08-14
-
伊丽莎白·格罗兹:德勒兹与思想
在德勒兹看来,概念从来都不是单一或独一无二的,“简单而明晰的概念”实为一种哲学虚构。
2018-08-13
-
冯内古特:欢迎来到幽默屠场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黑色幽默文学代表人物。
2018-08-13
-
萨德式女人:女性主义教学文本
1978年,英国小说家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发表论文集《萨德式女人与色情作品的意识形态》(The Sadeian Woman and the Ideology of Pornography),意在通过此书探究萨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内涵。
2018-08-13
-
没做成哲学教授的图尼埃,一辈子都在思索存在和虚无
米歇尔·图尼埃是一个很容易被贴上标签的法国作家:德国、哲学、神话、寓言。
2018-08-13
-
孙甘露:像奈保尔那样谈论奈保尔
编者按:当地时间8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印度裔作家V.S.奈保尔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