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鲁达诞辰120周年:“我来这里是为了唱歌”
聂鲁达(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是诗人中最纯真的野心家。
2024-07-15
-
弗朗兹·卡夫卡从布拉格走来
1883年7月3日,在任卫东教授翻译的施塔赫的《卡夫卡传·早年》中是这样描述这一天的:“一个和煦晴朗的夏日,只有微风吹过布拉格老城区的狭窄街巷。
2024-07-15
-
走出撒哈拉:马邦库笔下的非洲元素与现代性
马邦库 《关于非洲的八堂课》,马邦库著,译林出版社,2024年5月 2017年,马邦库的小说《明天,我二十岁》被翻译成中文。
2024-07-15
-
契诃夫:旅行达人、社交高手、家族守护神
今年7月15日,是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契诃夫逝世120周年。
2024-07-14
-
米兰·昆德拉逝世一周年|昆式二重奏:小说×音乐
二十世纪以来,风起云涌的现代小说尽管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却有一个极为鲜明的共同特征,即较之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更加注重作品形式的探索。
2024-07-12
-
米兰·昆德拉逝世一周年|方寸间的自由
“一战”结束后的世界,在奥匈帝国的废墟上,斯特凡·茨维格回望着“昨日的世界”,他慨叹道:“命运之手无时无刻不在抓住我们,把我们拖进没完没了的戏弄之中。
2024-07-12
-
米兰·昆德拉:一个反现代的现代人
1950年,赫尔曼·布洛赫在美国就kitsch(媚俗)做了一场讲座,这是他在多篇论文中曾附带论及的问题。
2024-07-12
-
文学仙台与鲁迅
仙台博物馆旁的鲁迅雕像 寻觅鲁迅的踪迹 仙台作为日本东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我看来它是一座文学的城市,也是艺术的城市。
2024-07-10
-
卡夫卡,站在专为自己而开的人生门口
在弗朗茨·卡夫卡的文学生涯中,1914年《审判》的创作有着特殊的意义。
2024-07-09
-
英格拉·斯特朗德贝里:黑夜里透着星光, 灵魂已译成图像
英格拉·斯特朗德贝里 英格拉·斯特朗德贝里(Ingela Strandberg,1944-),这个“赤脚行走/穿过诗行”的女孩如今80岁了,她生命的大部分时光生活在她的出生地——瑞典南部哈兰德省的一座小农庄。
2024-07-09
-
愿如风有信 | 斯捷潘·萨马林:写作“为悲悯而行”
“青春诗会”是中国诗歌界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是青年诗人亮相的舞台与成长的摇篮。
2024-07-08
-
卡达莱的“气象”
当地时间7月1日,阿尔巴尼亚当代最著名的作家和诗人、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诺奖热门候选人伊斯玛依尔·卡达莱逝世,享年88岁。
2024-07-08
-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为沉默者发声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近日,备受瞩目的非裔女作家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最新作品《哀痛笔记》由译林社首度引进并出版。
2024-07-08
-
歌德《浮士德》:在追求与欲望之上看到“边界”
歌德肖像 1823年,德拉克洛瓦受委托为歌德的著作《浮士德》的法语译本创作插图。
2024-07-08
-
张新颖:艾柯有趣
艾柯有趣,好玩。
2024-07-04
-
“因为不知道花儿都在说些什么”
“我亲爱的奥罗拉,在祖母小的时候,曾经因为不知道花儿们都在说些什么,从而十分苦恼。
2024-07-03
-
圣埃克苏佩里辞世80周年,《小王子》如何跨界传播和衍生
6月28日,“经典的衍生和跨界传播:《小王子》论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
2024-07-02
-
高兴谈卡达莱:他用文学让世界认识阿尔巴尼亚民族
当地时间7月1日,阿尔巴尼亚当代最著名的作家和诗人、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诺奖热门候选人伊斯玛依尔·卡达莱逝世,享年88岁。
2024-07-02
-
黄荭谈卡达莱:他属于阿尔巴尼亚,他也属于世界
诸婧琦:谈一谈您和卡达莱的缘起吧!《雨鼓》的原文是阿尔巴尼亚语,而您是从法语转译的,其中有什么故事吗? 黄荭:最初是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曹洁打电话给我,说出版社买了三本伊斯玛依尔·卡达莱的书,有一本想找我译。
2024-07-02
-
斯威夫特的晚景
阿兰·布鲁姆在《巨人与侏儒》中宣称,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将慧骃国描绘成“一个建立在柏拉图《理想国》基础上的乌托邦”,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斯威夫特本人的社会理想。
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