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寻找自己的非虚构写作方向

      无须讳言,我更喜欢非虚构作品。

    2017-11-06

  • 非虚构呈现生活的特点

      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为大家普遍认知的创作理念,非虚构写作恰好是“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集中体现。

    2017-11-06

  • 《羞耻帖》

      安昌河为鲁迅文学院第十三届高研班学员,其长篇小说《羞耻帖》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7-11-06

  • “非虚构”写作的困惑

      在报告文学文本中,人们之所以对现实抱以深切的期待,是因为想真切地看见自己正经历的这样一个时代。

    2017-11-06

  • 《为一朵花披上袈裟》

      朱成玉为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三届高研班学员,其散文作品集《为一朵花披上袈裟》近日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7-11-06

  • 孤独的梦幻

      我是一个消极的悲情主义者。

    2017-11-06

  • 《奋斗者》

      张兵为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二届高研班学员,其长篇小说《奋斗者》近日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

    2017-11-06

  • 自然之声——张羊羊和他的自然写作

      如果必得有所比较,相对于诗歌和小说,散文这种文体更接近写作者内心,更具情感的真实性。

    2017-11-06

  • 心灵上的彩虹之桥——读吉利力·海利力诗集《丝路的眼睛》

      在尘世上,在人群中,总有一些美妙而可爱的同类,令人一见倾心,他们就像棵棵制造益氧的树,为大地输送爱与绿荫。

    2017-11-06

  • 那个砍柴的少年——请叫他郑朋

      8年前路过昆明。

    2017-11-06

  • 创伤体验与郑小驴的小说

      对人的生存与命运的关切是文学永恒的话题,新文学更是将“立人”视为自己与生俱来的历史担当和价值支点。

    2017-11-06

  • 短篇里的刺客

      郑朋,1986年生人。

    2017-11-06

  • 评王彬《从文本到叙事》

      叙事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20世纪80年代叙事学从西方传入中国学术界,经历了短暂时间的“火热”很快便被文化主义浪潮所湮没,但依旧有一批学者成为其忠实的坚定者,王彬便是其中之一。

    2017-11-03

  • 无衔将军的胜利之道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生态的逐渐纠转和新生,随着国家经济战略和军事战略的转变,报告文学这一最贴近时代脉搏和生力的文体也在及时而准确地表达着作家对国家改革的个性化观察,并由此把更多的眼光和笔触投射到了容易被忽视和不好讲述的现实题材中,李延国、许晨的长篇报告文学《无衔将军》就是这样一篇及时而准确地反映优秀军转干部的现实佳作。

    2017-10-27

  • 散文:出乎法度的高贵文体

      当下的中国散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学的艺术的,一类是应用的生活的。

    2017-10-13

  • 我住鲁院“614”

      朱山坡敲门进来,带着一袭清风,微卷的乌发,戴着茶色眼镜,目光沉静。

    2017-10-13

  • 香田山记

      竹筒、野茶、山泉,以及席地而坐品茗的好友,不只是一分闲情就能够带过的。

    2017-10-13

  • 荷花与鱼的遐想

      恍惚了、烦躁了、迷茫了、无措了,在这院子里转一转,心一下子就静了下来。

    2017-10-13

  • 写作与时代同频共振

      改革开放近40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2017-10-13

  • 时间敞开 空间洞明

      史诗是人类历史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命运交响曲,它常常包括历史背景、命运意识、神话思维、英雄主义、理想色彩、诗意情怀,体现人类的本质力量、人类的思想深度与高度,是作家发现历史现实和人类命运的微观细节、场景和背景,并使之定格在永恒时空中的经典追求。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