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们都是从一颗“牙齿”开始的童话
先从《水妖喀喀莎》开始说吧,这是一个关于信念和坚守的童话: 一百多年前,一群水妖上了岸,她们漂泊到人间,等待噗噜噜湖重生。
2017-10-11
-
人的高贵
当《空房子》摆在书桌上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有很多话要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2017-10-11
-
有一份隐秘
周树人到北京,成就了鲁迅。
2017-10-11
-
晓波与范先生
他居然47岁了。
2017-10-11
-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
范晓波表示,接下来要写出人生的三本书,一部可以冒充灵魂的散文集,一本收藏了许多语言和情感闪电的诗集,一部配得上其所经历过的时代的长篇小说。
2017-10-11
-
未来的三本书
范晓波,鲁迅文学院第七届、第二十八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
2017-10-11
-
《追赶影子的将军》
曾皓为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二届高研班学员,其小说集《追赶影子的将军》近日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入《篝火燃烧的地方》《会唱歌的井》《将军的麻烦》《看不见的军功章》《列兵甄英俊》等9篇军旅中短篇力作,既聚焦当下军营,书写和平年代军人对理想的坚持与追求、辉煌与平淡,又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人物塑造描写军事历史题材,那些英雄和掩藏在岁月中的生命激情,透过如烟往事,鲜活地朝我们走来。
2017-10-11
-
《北京大夫》
仇秀莉为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二届高研班学员,其报告文学《北京大夫》近日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
2017-10-11
-
《红炉一点雪》
朱旻鸢为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九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其中短篇小说集《红炉一点雪》近日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7-10-11
-
《此生》
王芸为鲁迅文学院第八届中青年高级研修班学员。
2017-10-11
-
《遍地野草》
《遍地野草》(于晓威 张丽华):故事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东北乡村为背景,以作者的童年为视角,从日常生活中攫取了含蕴丰富的细节,用朴素、流畅的文字讲述了东北乡村生活的质朴、温情、艰难和奋进,反映了那个年代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并以独特的视角观照父母一代的生活境况。
2017-10-11
-
《岂曰无衣》
《岂曰无衣》(鲍贝):女孩的名字叫岂衣,取自诗经。
2017-10-11
-
《隐形的父亲》
《隐形的父亲》(东紫):当老师布置写纪实性作文《我的父亲》时,初一男生杨子潇发难了——他的父亲因网瘾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2017-10-11
-
《双溪岸边》
《双溪岸边》(方格子):这是一部纯美而温暖的描写乡村生活的少儿长篇小说。
2017-10-11
-
《岛上离歌》
《岛上离歌》(沈念):第一次走出大山的少年力波,秋冬之际跟随父亲前往小岛砍割芦苇。
2017-10-11
-
《青铜鼠人》
《青铜鼠人》(简艾):中国女孩高楠来到美国东北部的康州,开始了自己的小留学生生活。
2017-10-11
-
《父亲的七十二变》
《父亲的七十二变》(李浩):父亲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喜欢读书也喜欢幻想,有着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2017-10-11
-
《星星河》
《星星河》(赵剑云):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少女崔静怡离开西北的黄河小镇,随父母来到东莞,进入当地的打工子弟学校学习。
2017-10-11
-
另一种坚守与前行
在世事瞬息万变的当下,各种乱花迷眼的论坛如滚滚浪涛,喧嚣不断。
2017-09-28
-
序: 在小说中寻找现实的她
小小说是节制的文学。
201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