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飞廉:“诗意”的两端
在湖北作协提供给大家讨论的十位青年作家中,陈春成已经小有名气了。
2024-12-30
-
《冥合天人》:虚构与现实的互文与同构
陈众议的长篇小说《冥合天人》,在当下小说创作的整体格局中,显得特殊而奇异,无论题材还是写法都极为稀缺。
2024-12-29
-
边地生命经验里的视野及属性
李俊玲的散文集《隐秘的人间》,强烈彰显着她来自滇西高原的地域属性,并真实地反映出她的创作直觉和散文的原生纯粹性。
2024-12-28
-
斯人风范 山高水长
近日,河北作家袁学骏撰写的《贾大山小说审美研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4-12-28
-
岳洪彬:读懂“甲骨日记”
120多年前,沉寂了3000多年的甲骨文重见天日,引来世界惊叹。
2024-12-27
-
《月光大道》:关注小人物的命运
《月光大道》是张敦最新的一部小说集。
2024-12-27
-
《门前一树马樱花》:如何做好刚柔相济这篇大文章
焦冲的创作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首先,他对当下社会特别是基层生活较为熟悉,出现在他笔下的主要角色大都来自基层,其中有看似已然当上了“白领”,但亦是通过个人努力与奋斗成长起来的。
2024-12-27
-
《在海塭堡的另一种人生》:倾斜的天平
阅读四四的小说集《在海塭堡的另一种人生》,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影像——一架巨大的天平,一端沉沉低垂着,垂到了地平线、海平面之下,里面盛满了四四最为珍视的事物—— 浓郁的艺术家气质——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虔诚的执拗的诗人气质。
2024-12-27
-
《扬兮镇诗篇》:唐诗三百首,每一首都很孤单
《扬兮镇诗篇》,初看以为这是一本诗集,一本关于扬兮镇的诗集,这个取自《诗经》“抑若扬兮,美目扬兮”的千年古镇,对于漂泊在外的江南作者许言午,其向后看的怀旧叙事想必寄寓了无尽的乡愁和诗意。
2024-12-26
-
丁帆《消逝的风景》:风景的社会性及其书写方式
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认为,在现代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景观远非“一个图像集合”,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通过图像的中介而建立的关系”。
2024-12-26
-
任志峰:军旅诗歌的时代回响
在中国当代军旅诗歌作品中,王法艇的诗歌作品别具一格,引人注目。
2024-12-26
-
《人在非洲》:贾志红和她的非洲地理诗学
认识贾志红三年了,贾志红是一个“子弟兵”,是“地质二代”。
2024-12-26
-
谈谈鬼子小说的人性推理和文学纪律——从“瓦城三部曲”到《买话》
广西作家廖润柏,笔名鬼子,也如他的笔名一般,在文坛是个神出鬼没般的存在。
2024-12-25
-
语言艺术的废存与蜕变——读《去老万玉家》
《去老万玉家》带给读者的最大惊喜首先是语言:一部用诗笔铸成的长篇叙事,却又极具情节魅力,自始至终像一把力钳抓紧读者。
2024-12-25
-
杨铁钢:时代表现与乡土再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表现“三农”题材、主题的作品数量激增,异彩纷呈,佳作频出。
2024-12-25
-
胡学文:路径与文学形象
作为一名写作者,我很期待和大家就关注、关心的文学议题展开交流。
2024-12-25
-
纸墨常雅,理念常新
12月2日,2024年“最美的书”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国8个省市21家出版单位的25种图书荣获本年度“最美的书”称号,其中包括作家出版社的《在 或不在》一书。
2024-12-25
-
《黄渤海记》:“他们知道大海的力量”
“海渐行渐远”,大概是王月鹏新作《黄渤海记》的中心句,也是贯穿全书并辐射到字里行间的情感线。
2024-12-25
-
杨立秋《桃花灯》:人到中年的情感波澜
继长篇小说《漫长的夜晚》后,杨立秋推出了最新长篇《桃花灯》。
2024-12-25
-
朱宏《梧桐雨》: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以小切口观照大主题
云涛翻卷,澎湃似海;群山逶迤,绵延向远;梧桐叶落,扑簌如雨……在这般苍茫雄浑、宏阔辽远的背景下,那昂然吹起嘹亮冲锋号角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的身影尤显英勇豪迈、气魄非凡。
2024-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