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艺术的废存与蜕变——《去老万玉家》
纵览汉语言文学的流脉,它在每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思想探索和文体创新的痕迹。
2024-11-06
-
从《富萍》到《繁花》——以“苏北”作为一种方法
2000年,王安忆写下小说《富萍》,讲述了一个来自苏北的女子在上海的遭际。
2024-11-06
-
故乡,沉重而丰富的精神行囊
散文家汗漫的故乡在河南南阳,具体来说则为南阳市唐河县。
2024-11-06
-
沉沦与本真——读《生活启蒙》
一、生活的沉沦与抵抗 《生活启蒙》主要围绕都市知识女性丛牧之的日常生活,进行琐细纷杂的叙述:丛牧之领头运营的纪录片小工作室发展艰难,手头项目陷入创作瓶颈;与丈夫渐行渐远,多年婚姻将以离异收场;对儿子熊仔成长过程的细微观察;离家多年的父亲,以一张死亡证明和若干遗物的形式,突然坠落在丛牧之已焦头烂额的人生……千头万绪,危机四伏。
2024-11-06
-
丰盈或落寞的乡村即景——刘庆邦《鸡的悲喜剧》读札
刘庆邦是当代优秀的短篇小说大家,我对他的阅读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历史。
2024-11-04
-
翼装飞行与飒飒风声——《生活启蒙》读札
诚如小说的题名,刘汀的长篇新作《生活启蒙》指向对于日常生活的探索和发现。
2024-11-04
-
新时代“地质队员之歌”——欧阳黔森报告文学读论
欧阳黔森是一位多文体、多门类写作的代表作家。
2024-11-04
-
那些温暖明亮的乡愁——白庚胜诗集《玉壁金川》读札
纳西族作家、学者白庚胜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题材广泛,涉及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多种文体。
2024-11-04
-
史诗记忆 英雄崇拜 精神原乡
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六祖史诗》和《支格阿龙》等是“60后”彝族诗人文化寻根的源头,并在其创作中有所体现,例如神人形象“雪子十二支”及祖先英雄“六祖分支”。
2024-11-04
-
大地歌者
就像法国17世纪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曾说的那样:“人应该诗意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人类的一种理想。
2024-11-04
-
论徐彤写作:越过风雨桥
十二年前,一道命令把我调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2024-11-04
-
陈亚军:新征程上 骏马奔腾
从盛夏到深秋,从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揭晓到在南宁举办盛大的颁奖典礼,我们一直在热情关注。
2024-11-03
-
王春林:新时期山西文学的多元构成
新时期具体指称的是从1976年特殊时期的结束或者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起始,一直到当下时代这样一个时间段落。
2024-11-03
-
“主题写作”:旧题与新论
似乎存在一种观念或反应,只要与意识形态、主题或主流挂上钩,这样的文学写作就必定乏善可陈,面目可疑。
2024-11-03
-
澳门年轻写作者“笔”与“诗”的方阵
自2017年起,一年一度,李鹏翥文学奖迄今已届八载。
2024-11-03
-
每一个去处都值得书写
《苍穹之上》 王场宏 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 以世界之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都会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辨别世间的种种不同,为它们划分类别,在比较中寻求差异,从而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2024-11-02
-
梁晓声新作《不装深刻》:不装与深刻
一 有两个词语很美妙,一个是值得,一个是不装。
2024-11-01
-
我们共同的寻路记——略说“60后学人随笔”丛书
李怡兄说要写一本书,在某个有酒的场合说起。
2024-11-01
-
南翔《寻找徐文龙》:“寻找”的意义
多年以来,教育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
2024-11-01
-
张锐锋《古灵魂》:历史镜像中的文体探险
《古灵魂》200万字的恢宏体量和精工细作,不仅在散文创作领域冠绝一时,而且在类似题材的小说和非虚构纪实等其他各种体裁领域,也殊为罕见。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