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重排,读出时代的“心跳”
清脆的驼铃声与老北京叫卖声此起彼伏,西直门城楼的剪影映衬着老车厂的灰瓦房,八仙桌在灯光中隐隐浮现……1957年北京人艺的经典剧目《骆驼祥子》,如今又原汁原味亮相在首都剧场的舞台上。
2025-08-26
-
《桂枝香·金陵怀古》:曲终人未散
随着电影《戏台》在暑期档的持续热映,由陈丽君演唱的片尾曲《桂枝香·金陵怀古》,也愈发受到观众的关注。
2025-08-22
-
民歌“魔改”不能丢了魂
最近,一首原本旋律悠长、情感深沉的西北民歌《兰花花》,在短视频平台上变成了“蹦迪神曲”。
2025-08-20
-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录电影《山河为证》于8月15日登陆全国院线。
2025-08-15
-
剧本荒,荒在哪?
舞台上有桌椅,有道具,还有多媒体影像,演出过程伴有变化的灯光和声效控制,但舞美是“虚”的,演员搬动桌椅就是场景变化;台上有调度,演员和角色之间,以及对手戏演员之间,已经表现出默契,但他们仍拿着剧本上场。
2025-08-11
-
脱口秀可以不那么搞笑
一段时间以来,脱口秀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和喜爱,无论线上节目还是线下演出,总能获得不错的热度。
2025-08-06
-
墨色流转间,传统绘画史研究的范式更迭
《中国古代晚期绘画史》(五种)[美]高居翰 著 曾文中 李佩桦 刘铁虎 傅立萃 李容慧 等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出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学者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方式,已从传统汉学的文献考证法以及风格史的形式分析法向“新艺术史”转变。
2025-08-05
-
一部壮写戏剧命运的电影
明人徐渭有题戏台的两副对联:其一,随缘设法,自有大地众生;作戏逢场,原属人生本色。
2025-08-04
-
舞蹈长于抒情,亦能巧于叙事
“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是舞蹈界长期流传的观点。
2025-08-01
-
战术智慧何以彰显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
在今天看来,电影《地道战》不仅是一部经典作品,更是一种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
2025-08-01
-
一位喜剧人的艺术探索和理论自觉
近日,陈佩斯导演的电影《戏台》登上大银幕,此前同名话剧已上演多年,票房与口碑长红。
2025-07-29
-
正视科艺融合带来的创作挑战
前不久,在水木年华“时空诗旅”数字人演唱会上,一场融合数字技术与沉浸式交互的视听盛宴,展现出科技文化融合的崭新场景。
2025-07-29
-
电视剧《北上》评论小辑
编者按: 今年春天,当京杭大运河的千年波光化作荧屏上的绚烂光影,茅盾文学奖作品《北上》完成了从纸页到影像的奇妙跨越,以现象级热度席卷荧屏与网络,激荡起无数观众的心灵涟漪。
2025-07-28
-
舞台剧+电影院是否正在催生新媒介艺术
高清话剧影像《初步举证》剧照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清舞台艺术影像能够帮助舞台剧突破空间地域的局限,把经典的舞台剧作品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更多观众有条件享受舞台剧的魅力。
2025-07-23
-
《以法之名》:刀刃向内的法治之光
冰封的河面上漂浮着检察官乔振兴的遗体,手机里留存着自认“保护伞”的忏悔视频,镜头切换,法庭上的张文菁当庭翻供,愤懑地高喊“万海不是黑社会”。
2025-07-18
-
从记叙历史到记录时代
黄河颂 陈逸飞 作 周庄 陈逸飞 作 从20世纪70年代的革命现实主义油画,到80年代后对水乡、女性、藏族群众等主题的细腻描绘,再到后来对电影、雕塑、服装、杂志等新媒介的大胆涉猎,陈逸飞的作品具有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的特点。
2025-07-18
-
《帝女花》“大展鸿图”带来哪些启示
近日,改编自粤剧《帝女花》旋律的说唱歌曲《大展鸿图》,在海内外热播。
2025-07-16
-
抗战音乐:为民族留下永恒的文化记忆
抗战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抗战音乐是一曲辉煌灿烂的乐章。
2025-07-14
-
AI时代 苦行僧式创作还有出路吗?
2025年毕业季,一则关于四川美术学院本科毕业生作品的新闻,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一件苦行僧式的油画毕业作品《祷》被传以28万元售出,后经媒体报道,作品被藏家以近六位数价格收藏。
2025-07-11
-
以物寄情 让华服与美器有了灵魂
热播剧《藏海传》中人物服饰多采用明制。
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