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荒门》(40)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04日15: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刚

  大地湾的羊无论是驯化的家羊还是野羊,都是蛰伏在地底下的洪荒年代的一种信息。遗传学研究证明,野羊经过10代、30年即可驯化为家羊,这意味着大地湾的羊即便是野羊,也会在历史的转瞬之间成为家羊,或者这些大地湾的羊恰是正在被驯化过程中的羊?西亚家羊最早的考古文化为11000年前,北扎格罗期山侧萨威克米野营地遗址。(《考古》1980年6期)《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认为,我国羊的驯化始于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这一结论显然有待修正。

  关于羊的另外一种猜想是:羊,很可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最早的使者,也就是说距今8000年前左右大地湾的羊,有可能是从中亚草原文化区传入的。这一点也不影响中国远古文明及农业文化土生土长的本土性,它只是告诉我们,人类之初在地球若干处各自创造了文明,并且开始了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文明历程。但文明的本质不是排他的,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及互相融合,在地理环境许可的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1975年,何炳棣先生在《山羊和早期的东西贸易之路》中认为,4000多年前庙底沟二期考古文化中的山羊,是中国和欧亚草原之间文化交流的最早证据。何先生的论述精辟而有趣,在大地湾羊骨出现之后,羊的文化交流将会提前到8000年前。从地理位置看,大地湾距兰州300多公里,兰州以西属中亚地区,中亚历史上悠久的草原文化,与大地湾伏羲时代的先进文化,因为牧羊、迁徙、游走而互为交流相得益彰,非不能也。

  如果是这样,面对西来的羊,伏羲一定会伸出双臂欢迎它们。《史记·补三皇本纪》称:伏羲“养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伏羲所养牺牲中假如有羊,我们一点也不要惊讶。如是,伏羲便是华夏第一个牧羊人,并且开中西文化交流风气之先。或者还可以这样说,飞鸟、走兽、野地荒草,始终是引领者,人类的脚步总是在它们之后寻寻觅觅。

  大地湾出土的有6000多年前的生产工具石刀、石铲、石锛等,是经过精心琢磨打制的。石刀一般长6.7厘米,厚0.7厘米,扁而薄,刀刃还留有反复试用的痕迹,这是大地湾先民收割黍的工具;石铲用来翻土;石斧用来砍伐于骨。

  大地湾还出土了6000多年前的石刃骨刀,这是以镶嵌的细石片为刃部而制作的各类骨器,也称细石器复合工具,是古代草原文化的代表。此种镶嵌已经有了手工技艺,是人类告别旧石器时代的象征。

  大地湾的一件石刃骨器通体抛光,另一件局部抛光。

  大地湾有一把骨刀柄上有孔,却没有钻痕,制作者利用了骨骼上的营养孔以便穿绳;大地湾的另一件骨器出现了人力钻孔,却未及钻透,大概是力所不逮留下一个小圆窝,这小圆窝直径0.1厘米左右,以20倍放大镜观察,周边有人工钻动时的阶状旋痕。

  林家遗址的骨刀柄出现了两面对钻而成的钻孔。大地湾人的劳作,已经有了智慧劳作的内涵。

  石刃骨器既有石片的锐利,又以骨器做柄,大地湾及周边地区的先民使二者结合,毫无疑问是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将其抛光、钻孔、系绳,已经倾注了先民的视之为珍爱之物的爱惜之情了,并且随身携带,死后成为男人的陪葬品。

  在清水河谷第二阶地的大地湾一期遗存仰望,在农耕初始之后的社会发展中,原始先民的住房沿着河谷地不断上升,乃至住房、窑穴遍布清水河谷的整个山峰。这样的景象仿佛是历史镜头的回放:大地湾的农业是从河谷地带发生,并向着山坡高地逐步发展的,自此大地湾有了定居的原始村落,大地湾先民率先进入了渔猎、畜牧与农业相结合的社会生活。

  伏羲及伏羲时代的先民是最早的农耕播种者,工具制作者。

  浩然圣殿

  大地湾地底下的一切,让人流连忘返,同样让人惊喜的是大地湾的建筑。大地湾一期遗存中的三座房屋遗迹为窝棚式建筑,这种建筑具有原始特征。人类居住方式的演变,代表了原始初民文化的发展,其一般规律为:巢居——穴居——半穴居——平地起建而居。大地湾先民最初的深穴窝棚说明了其时其地的原始古老,后来的建筑则又说明:新石器时,伏羲时代的发展,或者说初民文化曾经历了为时至少2000多年的高速的可持续发展期。

  如果说从爬行到站立,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初基点的话,那么对深穴窝居的渐次告别,则是人类不断完善自身,在大地上安居的又一个里程碑。

  大地湾的房基与灰坑形象地显示:如同所有出土的考古文化一样,建筑也是历史和文化的凝聚。不同之处在于:建筑负有使命,是任何古代器物不能比拟的,它是人的居住处,还是各种生活器具、生活资源的存放处。安全的建筑带来的是生存的安全,其中包括了生养后代的安全,对于世界上所有古代民族来说,建筑就是历史的读本。

  漫步在这些房基上,触摸几千年的沧桑,空气中弥漫着孕育和诞生的阵痛,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伏羲,这里还将走出家庭和私有制……

  这个圆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遗址,直径为2.5米至2.7米,居住面积约6.75平方米,没有灶坑,居住面是踩踏而成的硬土地面。地穴外侧有柱洞分布,洞壁向地穴中倾斜,距今约8000年,是圆形地穴木结构出露地面的尖顶窝棚茅草屋。

  洞壁上有火熏燎过的痕迹。

  能闻到烧烤食物的香味。

  能听见大地湾母亲的呼唤。

  甚至可以想象孩子的梦……

  大地湾已经发掘揭露的各期建筑遗址共241处,其中90多座房基轮廓清晰、保存完好,是中国大地上少见的新石器时代建筑群,一部完美无缺的上古建筑史。

  大地湾一期之后的房基,大多为方形、长方形半地穴式,但居住面积已达到20多平方米,另有一些细节不能忽略:房子的居住面和地穴壁面均涂抹有草与泥的搅拌物,取斜坡门道,灶坑普遍出现的位置和门口相邻,背门处是火种洞。柱洞已有大小之分,大柱洞中的大木头便是中国建筑中顶梁柱的先躯。居住面的草泥涂料上,再涂一层红色颜料,是大地湾最早的室内装饰,灶坑与门道之间,出现了通风孔洞、孔道。

  人类学家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了半地穴中的一个小小的窖洞上,显然那是为了存放物品的,是几堆果实呢?还是几条鱼干?6000多年前的大地湾先民已经有了私人所有、所藏的物品了,这些物品也许数量很少也毫不称奇,但已经是这间房子的主人所有的了。看来,私有制的萌芽,在比书上写的早得多的年代就出现了。

  大约又过了几百年,大地湾的房屋面积又有所扩大。个别房子在草泥地面上又铺了一层料礓石石末面层,红色矿物颜料使用得更多了。有的房子里出现底部相通的双连灶,一灶煮饭?一灶烧菜?灶的变化说明大地湾人口的增加,以及食物的渐渐丰富。

  这一时期还出土了面积达60多平方米的房址,因为房基损毁严重而不知其详。考古学家的推测是用来公共活动的公所性房屋,是一个虽然因为埋压剥蚀而模糊不清却又是动人心弦的信号:大地湾先民已经有了很可能是祭祀集会的公共场所了;从六七平方米到60多平方米,大地湾要造大房子了!

  距今5000年左右时,大地湾告别了半地穴式建筑,大地湾人已经居住在平地起建的房屋中了。室内有沿中轴线对称排列的三组大柱洞,每组各两洞,灶坑为前大后小的双联灶。大灶小灶有无分工?怎样分工?大地湾人吃的是什么饭,烧的是什么菜?

  人说考古的魅力在于不断的发现和连接,并可以置身于历史的长河。而对于我们,大地湾正是可以感觉上古饭香火热的余温之地。

  1980年,编号为F405的房址出土,建筑面积为270平方米,室内面积150平方米,5000年前的大房子,至今仍可谓洋洋大观!

  1983年,大地湾遗址的发掘进入第六个年头,在一连串的惊喜之后,发掘者的内心已经稍稍平静,所有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6月,1983年6月的大地湾再一次传出了让人目瞪口呆的消息:第十发掘区发现了一处罕见的、比F405还要大的房址!经过150多个工作日的发掘与清理,1984年8月,这座编号为F901的房基整体被揭露,有主室、东西侧室和后室及屋前附属建筑,占地面积达420平方米,仅主室一间的室内面积是130平方米,有残留墙体,最高处达95厘米。

  大房子遗址位于大地湾半山腰的一块水平梯田上,距河床的垂直高度约80米。

  我注视着这一被称为F901的建筑,主室地面平滑光亮,蒙尘5000年而地面品质依然,与现时的水泥落地几无二致,用发掘铲轻轻敲打,铿然作响。居住面之下有15厘米至20厘米厚的砂、石、土混合层,其中含有大量烧制而成的轻骨料,这是已知的新石器时代最早采用的非天然建筑材料。居住面使用烧制的黏土陶粒为集料,水泥为胶结材料的轻混凝土,其中人造粗、细陶粒占整个混凝土重量的64%,恰为现代混凝土材料中的一种配比模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