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荒门》(16)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04日15: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刚

  藏羚羊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羚羊;长期的自然选择,造就了藏羚羊对高原恶劣环境的适应。

  高原上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尤其是在冬季,天寒地冻,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以下。但对藏羚羊来说,这并不足以对它们构成威胁,它们会在入冬前长出一层厚厚的绒毛,以抵御严寒。它们对食物要求很简单,匍匐水白枝、棘豆、苔草和一些薅薯植物都是它们的美味佳肴。

  藏羚羊的鼻腔特别宽阔,肺活量很大,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高,适合高原生活。当许多动物(包括人)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就连挪动一步都非常困难时,而藏羚羊在这一高度上可以60公里的时速连续奔跑一个小时,瞬间时速可以达到120公里,有多少猛兽望尘莫及。其为高寒所困,飞奔荒原,实乃生存所迫也。

  藏羚羊喜欢群集于湖畔,注视着湖水时有点忧郁。每一年的严冬之末,是藏羚羊发情交配的季节,它们不约而同地来到荒野草甸集结,这时候它们目光里的神情和姿态与平常有些不一样了,有一种迫切,野性的力量蓄势待发。公藏羚羊之间开始搏斗,为了争夺对母藏羚羊的占有权,真打真斗,各不相让,但不会置对方于死地。输者服输,怏怏退出。胜者会带走6至10只母藏羚羊另觅住处,一个又一个集群式的藏羚羊家族组成了,然后是交配怀胎。残酷搏击中的优胜者,才能得到交配的乐趣和传宗接代的权利,这是无情的自然法则,也是藏羚羊保持优良基因的不二法门。可可西里最温暖的六七月份,是母藏羚羊妊娠期满的日子,曾经打斗得遍体鳞伤的公藏羚羊们,从此不计前嫌,自动集结起来,前呼后拥地护送母藏羚羊至深山峡谷的隐蔽处待产。那深山山谷远在木孜塔格峰下的沟谷地带,没有肥美的草场,只有低矮的荒木和点地梅、紫花棘豆等不足2厘米高的荒草浅丛。藏羚羊对幼崽出生地的选择为什么如此苛刻?隐伏着什么样的玄机?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为了远离人类的骚扰乃至猎杀。这里的海拔在4600米至5200米之间,气候变幻莫测,一天之内忽而晴忽而阴忽而风沙忽而冰雹大雪,就连夏日的最低气温也在摄氏零度以下,一处相对干燥、背风、向阳的坡地就是产床;有时慌不择地,也会把小羊羔生在冰天雪地中,刚出生的小羊羔体重在2.8公斤到3.3公斤之间,羊水还没有干透,小羊就可以站立,出生10分钟后可以走路,3天后能够奔跑,对于藏羚羊来说,奔走的命运从降生的第3天就开始了。或许还可以这样说,这样一个机敏、坚强而苦难的物种,正是因为冰雪的洗礼,方能在人类的追杀之下,至今仍然不屈不挠、无比美妙地巡行在可可西里的荒原上。我们不能不惊叹于它们对于生存艰险的隐忍和适应。在大自然中,和人类相比,它们是弱者也是强者,对于生存的渴望与种族的延续却和人类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它们的生命对于它们自己来说同样是宝贵的,没有什么可以替代,所以不管环境怎么恶劣,它们顽强地奔走在荒无人迹的旷野上。

  在卓乃湖、豹子峡附近,有上万只藏羚羊在这里集中产崽,那是生命的奇观、野种的伟大。当小羊羔可以独立生活时,便会在“父母”的带领下返回草场、湖畔。成千上万只老老小小的藏羚羊飞奔疾驰,踢出的沙土可以遮天蔽日。经历了出生地的艰苦卓绝和长途跋涉之后,藏羚羊到了西藏的羌塘、新疆的阿尔泰和青海高原的可可西里,牧草会变得丰盛,新一代的藏羚羊们兴高采烈,但,遗憾的是,为偷猎者伤害的危险却大大增加了。等它们长大,公的还要和公的搏斗,产崽时还要远走他乡,藏羚羊永远是荒原绝地的行走者,行走是它们的生存方式。这是一种靠着行走、退让、艰难地跋涉而传宗接代、延续自己的种族的动物,个中艰辛、悲怆,人又怎能知道?可是它们还能退到哪里去呢?

  藏羚羊在漫长的旅途中总会有一些体质较弱的个体掉队,一旦它们脱离群体,它们的生命将受到极大的威胁,或者被狼攻击,或者疲劳过度而死。高原上每天都有自然死去的野生动物,这时候它们的尸体就会成为秃鹫的美餐。

  秃鹫是青藏高原上空体型最大的一种猛禽,是禽类中的庞然大物,高山兀鹫的体长为1.2米至1.4米,体重在8公斤到12公斤之间。这是专门等待别的动物死亡,然后把尸体当作美味的动物。它的头部和颈部的羽毛是短短的羽绒,有的干脆裸露,这样可以较少或毫无阻力地将嘴伸进动物尸体的腹腔之内,大吃大嚼。秃鹫有着极为敏锐的视觉和嗅觉,在高空翱翔时姿态壮观优雅,低飞时作盘旋状,极有耐心地观察和寻找,地面上的小动物们会闻风而逃。

  我们已经说过三趾马动物化石,它是马的祖先,因为有三个脚趾而得名。用三个脚趾支撑身体比一个脚趾更易于在湖沼草地行走。在三趾马的年代,那时的青藏高原茂密的原始森林中,鲜花已经开放了吗?在再一次的抬升中,三趾马灭绝了,它有没有留下后代?有生物学家认为,在今天的青藏高原,与当年三趾马相类似的最大种群是藏羚羊,可是在三趾马与藏羚羊之间迄今尚未发现进化的联系。如果藏羚羊确系三趾马进化而来,那么进化过程中的过渡是怎样丢失的呢?反之,藏羚羊又是如何进化而来?从三趾马到藏羚羊,这是青藏高原生物演变过程中一段不可思议的空白,可以追寻,可以猜想,但更多的是神秘和茫然。

  野牦牛是三江源区的又一道风景线,它体型粗犷,颈部、胸部和腹部的体毛长垂及地,如王者行走在海拔3000米至6000米的高山荒野上。野牦牛身强体壮,体重达1000多公斤,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庞然大物、野生动物之最。它以耐寒耐渴耐饥的一身傲骨,目空一切地巡行在冰天雪地间。虽然没有藏羚羊奔跑的速度,但它因力大无比而从容散漫,它是青藏高原威风八面凛然不可侵犯的动物之王。更为惊心的是,体积庞大的野牦牛喜欢结伴漫游和觅食,一旦感觉到异物或怪声或一时兴起,放风者便带领野牦牛群飞奔。这时,高原上便尘烟滚滚混沌一片。

  藏羚羊分布在草原、荒野,野牦牛的领地主要是高寒地带的沼泽草甸,沼泽充满陷阱,而野牦牛却以千斤之重能驾轻就熟地穿行其间,悠哉游哉,不可思议。牧民为了获得野牦牛优良基因,常常会把家养的母牦牛放牧到野外,在空旷的荒野中等待着野牦牛的出现,使之与野牦牛交配。野牦牛从不拒绝“艳遇”,大情种也。

  高原上的牧民说,牦牛是三江源区与人类最亲近的动物,在古老的游牧生活中,成群结队的野牦牛常常使藏民望而生畏。肯定有过相互之间惨烈的搏杀,后来牧民采用的是将其驯化的办法,最初的驯化始于何年何月已无从考证。但,这是高原上人与动物相亲相近的一次伟大实践,从此,巨无霸似的吃苦耐劳的牦牛便成了藏民生命中的一部分。

  青藏高原地区是中国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域。其实,从地理条件看,这里并不是最佳生存环境,地球上有更多低海拔地区更适合于野生动物的存在。但这些地方早已被人类独占,不少野生动物在人类的驱赶和追杀下不断失去生存空间,濒临灭绝。青藏高原的很多地域更不适合人类生活居住,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能生存者只有极少数牧民,更何况可可西里无人区?这也是一些野生动物得以保存的原因。当然,还有一点不可忽略:这里的藏族人民从不杀生,从而使它们得到了保护,能与人类和睦共处。

  和藏羚羊一样,高原上的鼠兔也是一个强势群体,它们体积并不大,而且还是许多大型动物的食物来源,但是它们有着惊人的繁殖能力。鼠兔每年繁殖两胎,每胎4—6只。有些雌性鼠兔在出生后第一年就开始繁殖后代了。

  高原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有独特的习性、生存的本能,又分别处在生物链的某一个环节上。以鼠兔为例,它破坏草场依赖高原牧草为生,为牧民所深恶痛绝,它个头不大,善于挖洞,如鼠如兔,但,它也是高原上所有食肉动物的首要猎物。

  一只大棕熊在草原上踽踽独行。

  棕熊并不多见,一旦它出现在高原的某个角落,就意味着棕熊已捕捉到鼠兔的信息了。和大多数动物一样,捕食是棕熊每一天的当务之急,捕食的对象是鼠兔。如果不是把鼠兔堵在洞里,不让其突围,凭着鼠兔灵巧的腾挪跳跃,棕熊也只好徒叹奈何了!一只棕熊一次吞吃50只鼠兔才能勉强充饥,棕熊今天的运气不算好,鼠兔逃跑了,它追不上,虽然气急败坏,也只能暂时挨饿了。棕熊食量太大又太过笨重,决定了这个种群的数量不可能太多,在青藏高原大约也就是区区2000只。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