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荒门》(13)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04日15: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刚

  无论如何,这是有记载的江源认识史上的开端,这个开端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先人在2000多年前,关于江河流水的思考,已经指向源头了。

  西汉时,在今天的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设立了一批郡县,人们对西南边疆的地理认识有所增加,在高山峻岭之间发现了深藏不露兀自流去的若水和绳水,即雅砻江与金沙江。《汉书·地理志》的记载说明,当西汉时,虽然已经知道金沙江的长度要远远超过岷江,但圣人之典不可违背,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仍把金沙江当成岷江的一条支流。

  自古以来,判定一条江河的源头、或者正源,只有一个标准,即河源唯远。

  金沙江的水流量明显要比岷江大,而更为重要的是流程比岷江长得多,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在论及江源时,舍金沙江之远而求岷江之近呢?有过这样两种解释:一是,班固或者郦道元根本没有对这两条江进行过实地考察,而只是从民间传说以及古籍记载得出相关结论。这个推论我们完全可以理解,金沙江和岷江两岸崇山峻岭,金沙江尤为艰险,即使在今天要踏访这两条江也要付出巨大的艰辛,何况古代,没有道路、也没有交通工具,要进行实地考察更是难上加难。第二种解释认为,大禹在中国具有近乎神圣的影响力,在人们的心目中,大禹的故事以及大禹的论断都是不可推翻的真理,而班固和郦道元当然不可能摆脱此种局限。

  李白在《过彭蠡湖》中的两句诗“余方窥石镜,兼得穷江源”,吐露了诗人穷尽江源的向往; 而《隋书·经籍志》记载有《寻江源记》一卷,《四海百川水源记》一卷,惜乎散失不存。但这两卷书名的命名便足以让人兴奋:隋唐时有过寻江源者,有过寻江源文,只是不知道寻到何处了。

  唐朝初时有一件事情关乎江源值得一记,那就是文成公主入藏,因为入藏通道只能经过通天河流域,关于长江的认知便意外地上溯到了金沙江上源。

  长江从宜宾开始叫做金沙江,一直到云南丽江。到了青海玉树,是长江的上游通天河;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美丽爱情故事。唐代文成公主公元641年进藏,嫁给松赞干布。当时汉藏往来途经青海玉树通天河一带,当时人们对金沙江以上的通天河段,已有相当了解。但是,不知道有没有想到,通天河流到下游,就是金沙江即古绳水也。

  到了明代,明洪武年间,也就是1368年至1398年之间,有一位叫宗泐的高僧奉命去西域取经。他从西藏、青海返回时,经过三江源地区。他在《望河源》诗序中写道:“河源出抹必力赤巴山,番人呼黄河为抹处,牦牛河为必力处,赤巴者为分界也。其山西南所处之水则流入牦牛河,东北之水为河源。”当宗泐掬牦牛河水而饮时,有藏民看见后说:“汉人今饮汉水矣!”显然,宗泐是以抹必力赤巴山即巴颜喀拉山为黄河与金沙江之分水岭的,金沙江之源却在通天河左岸的某一条支流了。这是我们至今所能发现的最早的关于金沙江上源的明确记载。

  黄河源头,最早的有《山海经》:“昆仑之丘……河水出焉。”意思是说黄河的水来自于一个叫“昆仑”的地方。

  自此便有了“河出昆仑”说。《山海经》记载了中国古河道的诸多信息,但是谁也不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写作年代也始终没有定论。到了唐代,李白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之句,河出昆仑便更加广为流传了。

  昆仑是什么地方?昆仑便是今日之昆仑山吗?或者昆仑曾经是西部大山的统而括之的代名词?黄河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汉书·沟洫志》说得最清楚,“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也就是说,最迟在汉唐时,黄河已被尊为中国的百水之首、四渎之源了。黄河西来,倘论源头,舍昆仑其谁?

  关于黄河源比较正确的记载,是唐代和元代到达河源地区的考察奠定的。

  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吐谷浑乘中原战乱,不时骚扰内地。唐太宗派大将李靖、候君集率兵出击,曾到“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观览河源”。这里的柏海是指今扎陵湖,星宿川指星宿海。史书说他们观河源,其实还是没有真正到达河源。不过这是到达河源地区的最早记录。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想在青藏高原建造一个都城,为此,忽必烈派招讨使都实于公元1280年11月4日勘察黄河源,都实一行到了星宿海,认为星宿海就是黄河源。

  星宿海是黄河流经两山夹峙间的开阔川地,没有波浪没有涛声,是人迹罕至的草滩上的水泡子,娴静如处子,大小不一,星罗棋布,一到晚上月光泻地,星光闪烁之下,这草滩上的水泡子也恍若群星,星宿海由此得名。

  星宿海离开河源不远了,但,星宿海不是河源。

  在中国地图上,找到了长江、黄河,便能清晰地看到澜沧江的脉络,澜沧江由青海进入西藏,再流经云南,出中国国境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然后注入南海。

  这是一条国际河流。在国外,澜沧江也称为湄公河、湄南河,意为“众水之母”、“众水之河”,作为流经5国的文化走廊天然水道,哺育着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两岸生灵及万类万物,缔造了东南亚地区悠久的文明。在中国境内,澜沧江的知名度远不如长江、黄河,可是因为澜沧江承载、引领着历史最悠久、地势最高峻的茶马古道而蜚声世界,世人知茶马古道而不知澜沧江者众矣!就是这条文化古道,将中国内地的丝绸和茶叶运至西藏和印度,换回马匹、药材及香料。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沉重而默默地行走着,风风雨雨、雪山冰川、来来往往,直到今天这个古老的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倘若没有澜沧江,就不会有这一过程的起点,就不会有在今人看来如此艰险如此美丽的茶马古道。

  能不能说,这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岁月最为悠久的一条古道?正是这一条古道,我们想起了吴哥文化,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拥有600多处建筑遗迹,隐藏在45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

  不管是茶马古道,还是吴哥文化,都是依据澜沧江而生存和发展的。不难想象,在古代有不少游客进出澜沧江,但是大多数游客并没有留下历史记录,只有两个奇人在澜沧江畔留下了游历的踪迹。一位是来自欧洲的马可·波罗。

  1275年,21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经过3年的长途跋涉,来到了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格外关照下,在中国任职17年。在此期间,马可·波罗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他的游记里,我们可以看到800年前澜沧江畔的民风习俗。尤其是他对永昌的记载,当地的交通工具是马,商贾云集,人们用黄金作为通用货币,也使用银币。马可·波罗所说的就是茶马古道一处重镇。

  300多年后,第二位踏访澜沧江的人出现了——徐霞客。

  徐霞客从20岁开始他的游历生涯,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而走得最远、费时最长、游记文章写得最多最精彩的,是金沙江及周边地区,可是对澜沧江本身却少有记述,后人对此不解,徐霞客如此痴迷云南跋山涉水艰辛无比,到底所为何来?虽然徐霞客足迹遍布澜沧江畔,但是,他却没有为澜沧江这条河留下太多的资料。至此,很少有人提及澜沧江的源头。在当时人们的眼里,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那么澜沧江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呢?

  中国地图标识着:澜沧江和黄河、长江一样,来自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三江源。三江源孕育了黄河、孕育了长江,也孕育了澜沧江。

  徐霞客是探究江河源头的人。他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做《江源考》,凭借自己实地考察得出的证据,在书中对长江和黄河的源头进行了大胆的分析和更正。从而彻底改变人们对长江源、黄河源的认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