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走沧州
来源:河北日报 | 徐迅  2024年03月18日08:56

“沧”字似乎总与“沧桑”连缀在一起。说沧州有沧桑之感,大概不会有人反对。毕竟《水浒传》里林冲就是发配到了沧州。但由此认为沧州的沧桑感是由《水浒传》这部小说带来的,倒也未必。也许还恰恰相反,正因为“沧州”二字的沧桑况味,才使施耐庵在小说里将林冲发配到了沧州,从而演绎出一段风雪山神庙的故事。

但沧州又分明历尽了沧桑。它在上古时期属幽州、兖州,西周时期属青州,汉代属冀州、幽州,南北朝时期属北魏的瀛州、冀州。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设立沧州。因其东临渤海,而成沧海之州。“州”一直是它地理上的宿命。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好。说“燕赵大地,侠义雄风”“沧海之州,武健泱泱”,甚至“镖不喊沧”,凡此种种,不禁有“沧海一声笑”的味道。这笑,仿佛也是沧州的一个见证。六合拳、燕青拳、八极拳、劈挂拳、通臂拳,还有戳脚、苗刀、青萍剑等,说起沧州的尚武任侠,这些功夫未尝不是一种沧桑所致。

“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南北二京都不收,条河两岸度春秋……”这曲儿唱的不是戏曲,不是武术,而是吴桥杂技。据《吴桥县志》记载,吴桥每逢佳节就“掌灯三日,放烟火,演杂技,士女喧阗,官不禁夜”。虽说这几句话独指吴桥,但吴桥是沧州运河的南大门,“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可见吴桥杂技是多么火爆。

“条河两岸度春秋”,条河指的便是大运河。这首“敲着铜锣唱起来”的杂技“锣歌”,形象描绘了吴桥杂技艺人沿大运河走南闯北、江湖卖艺的历史场景。古语说:水路即戏路。这是因为很多戏曲演员都是经过水路冲州撞府、求衣觅食的。显然,吴桥杂技也是通过水路传播开来的。这个水路就是他们的母亲河,是他们脚下的南运河。

据载,沧州是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之一,境内河长216公里,占总长的八分之一。它流经吴桥、东光、南皮、泊头、沧县、运河区、新华区、青县8个县(市、区),是河北大运河文化遗产最为集中的河段。

与大运河渊源深厚的沧州,因此留下了许多独特的运河地名,这些地名有的直接与运河水利工程相关,有的则是运河漕运文化的彰显。比如沧州市运河区,便是全国唯一以“运河”命名的城区。运河区有白家口,还有一座依托大运河原生态河道而建的公园——大运河湾公园。公园中运河河道形态独具特色,拐了一个大大的弯。多弯,是南运河河道的重要特征。通过设计多处弯道,延长了河道长度,降低了河水的流速,便于行船。这种以弯道代闸的设计,体现了古代运河工程的规划科学性。

最能展现大运河河北段精华的城市,也非沧州莫属。运河流淌千年,在这里却九曲十八弯,滋养着运河两岸,哺育了沧州人民,孕育出一种“灵动宛转、仗义豪爽”的沧州文化。随水而来,随水而去,仿佛总有一种依恋,一弯一流连,一弯一风景。这种文化因为有水的因子,便不断地氤氲、漫溢,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沧州武术和吴桥杂技就是运河文化开出的两朵特别耀眼的花。特别是吴桥杂技,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为吴桥赢得了“杂技之乡”和“杂技艺术摇篮”的美誉。现在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和法国“明日与未来”国际马戏节、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一样,已成为世界杂技界的重要节日。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夏菊花对吴桥杂技节极为赞赏,她说要感谢河北搭建这个平台,不仅宣传了河北,增进了中外友谊,而且还推进了中国杂技乃至世界杂技艺术的发展。

因为时间关系,这次我没有去吴桥,但吴桥早已深深烙在我的心里。我想说沧州的沧桑巨变,吴桥的杂技传奇显然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夜半不知行远近,一船明月过沧州。”这是清代孙谔在大运河乘船时写下的一首《夜过沧州》。诗里当然也有满腹沧桑,只不过,这种沧桑似乎“轻舟已过万重山”,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意味。一船明月,是多么好的一个意境!诗人泛舟大运河上,尽管是深秋时节,但看长河日落、红叶萧萧,到了月朗星稀的夜晚,诗人的心里一定是透亮的、舒畅的……

相隔几百年,如今的沧州大运河上,已看不到舟楫林立、千帆竞发、商贾云集的场面。闲坐在舟,或行走在岸,看运河两岸一座座美丽的生态公园,临河建有栈道、中式建筑,遥遥相望的有“清风楼”“朗吟楼”“南川楼”三座仿古名楼。在运河岸边,还看到许多人打拳、练剑,或跑步、快走、下棋、踢毽……各得其所,各得其乐。

沧州是一座临水而生、河海相济之城。当地的朋友告诉我,在这样多水共治的地方,如今的货运更多是海运,最大的海运码头就在沧州的黄骅港。

从黄骅港远眺渤海,海天一色,鸥鸟翔集。一艘巨轮静静地泊在港口,正等待装船。有媒体报道,2023年,黄骅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3亿吨。其中,煤炭吞吐量完成2.2亿吨,煤炭下水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港口第一位。在这样一个煤炭大港,却见不到煤炭粉尘飞扬的场景,而是一片树木葱茏……要是有明月的夜晚,诗人一定会坐在这里,抒发“海上生明月”之感。

他当然不会想到,这片风景优美的海岸,曾是草木荒芜的一处盐碱滩涂。历经40年发展,黄骅港建设者们攻克了泥沙回淤等技术难题,突破淤泥质海岸建设深水大港的瓶颈,建成了这座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并不断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内外贸新航线,全力推动黄骅港转型升级,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