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林森:有时足够慢,就是足够快
来源:《中篇小说选刊》 |   2024年02月01日09:08

在《心海图》的结尾,我画蛇添足,写了几句“附记”:

海南有文昌籍先贤某某,少年赴香港,供职于英国人船上,后货船遇袭,其于海上漂浮一百多天,艰难求生,其事甚奇……

我并不讳言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我没法无中生有。此类故事虽曲折到让人难以相信,可在文学书写中,却也并非没有过——而我不想跟别人写相类、相近的故事。我得找到另一个角度,才能让旧事翻新。后来,在这篇小说写作的过程中,“海上求生”之事,还是重要情节,但已远非全部,我把故事线往前推,把人物的命运往后拉,足够宽阔的时间跨度、足够宽广的地理疆界,才能把小说的叙事空间撑开。

“往前推”的部分,我想到了海南的抗日史、香港沦陷、二战中英国舰船时常被希特勒一方击溃,等等;我想到清末民初,法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传教士和考察人员,时常在海南岛上全境勘探、记录,并写下一本又一本关于海南岛的行记;我还想到了更远的时候,古人被流贬海南时的心如死灰……

“往后拉”的部分,我想到了二十世纪中国人在国外的生存境遇,想到了祖国受欺压时,其儿女在世界上也被冷眼的过往,想到了思乡的心潮,想到了辗转反侧后终于回到故乡,却发现故园倾颓的不堪……这些记忆和资料如此零碎,要以一根什么样的线,才能串联成一个整体?

这并不算长的四万多字,压缩着足够支撑一部长篇小说的信息量,但我并不愿意把这个故事处理成长篇。一是因为写成长篇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另外也因为,我把这个小说,和此前的中篇小说《海里岸上》《唯水年轻》归在一块,形成“心海三部曲”,它只能以中篇的形式亮相。事实上,这三个中篇,每一个都是高浓度、高密度的叙事,我希望在这三个中篇里,呈现某种庄严、正大的面貌。中篇小说这一文体,很适合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不至于像短篇那么零碎,也不会像长篇那么臃肿,但也正因如此,有时中篇也完全被故事所统摄,甚至沦为日常生活的家长里短、蝇营狗苟。而我想在这三个中篇里,写出属于这一文体的某种庄重与尊严,我想写出那种铁锤敲下,发出铿锵有力的金石回响。《海里岸上》2018年发表,写作要更往前一两年;《唯水年轻》发于2021年;《心海图》亮相在2023年……也就是说,这仅仅十万字的三篇小说,我前前后后磨了至少六七年。我只能自我安慰:有时,足够慢,就是足够快。

《心海图》写着写着,我总算找到了一条线,把所有貌似零碎的信息串成整体,那条线就是:我们都活在历史中,无论多偏远之地、多微小之人,总会被历史的涟漪所波及。小说里的主人公,不仅仅是在汪洋大海里求生,也在历史的波涛里自救,然后以足够强大的心志,绘制出一幅曲折澎湃的《心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