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用百姓视角写身边故事
来源:文艺报 | 曾学文  2023年10月23日07:30

剧作家曾学文

剧作家曾学文

普通百姓一直是我艺术创作的中心人物,无论是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歌仔戏《邵江海》《蝴蝶之恋》《侨批》、高甲戏《大稻埕》,还是我新近创作的话剧《你知道我在》《暖心的风》、音乐剧《我爱沙坡尾》、高甲戏《外卖小哥》,都是表现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我常常被生活中的普通人所感动,然后潜心研究怎么将这份感动转化为艺术形象再去感动观众。

2020年,在我生活的城市厦门,有三位警察因劳累过度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厦门市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和厦门市鹭海英烈慈善基金会找我,希望我能为民警写部戏。警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群体,但当我走进派出所深入生活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对他们其实一点儿都不了解。这个为了守护百姓的平安而不惧危险、牺牲的职业群体,每天都会面对着化解不完的纷争。大到命案,小到百姓家里的门锁打不开,警察的手机必须保证24小时开机。他们无法将家人当成生命中的唯一,他们有比家人更重要的警情要第一时间去调解、处置,其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采访的时候,我问得最多的不是他们的壮举,而是作为一名普通警察,他们遇到的挫败感来自哪里?“当解救人质时人质被伤害” “当一个未成年人从七楼跳下来……”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警察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凝重和遗憾,因为他们并非生来就是英雄,他们和普通人一样,要面对恐惧和失败。

2021年,话剧《你知道我在》搬上舞台,收获的掌声不仅来自警察和家属,还有许多家长和孩子,因为我在呈现那些夜以继日在繁重的工作中献出生命的警察的同时,借助主人公的视角,引领观众一同来关注不断攀升的未成年人成长中出现的社会性问题。艺术作品在传递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要对生活有所发现,尤其是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未成年人痴迷游戏引发的警情让人触目惊心。不断攀升的警情又与派出所的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于是我将未成年人因沉迷游戏引发的警情架构到戏剧故事之中,将中国式育儿的普遍困境与焦虑交织于矛盾中,找到能与百姓共情的现实情境,借助主人公的视角引领观众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

关注身边的故事是我戏剧写作的重要内容。我认为,一位剧作者有责任去抒写自己身边的故事。2006年,当老人跌倒扶不扶这一话题引发社会关注、成为热点时,我创作了高甲戏《阿搭嫂》。就像我们不能因为钟磬有了不和谐的杂音,就对音律的和谐判断错乱;不能因为看到了虚假,就失去了对美和善的欣赏;不能因为曾经受过欺骗,就放弃了对美德的传承……于是我写了一个爱管闲事、好打抱不平的闽南妇女阿搭嫂,时至今日,该剧依然久演不衰,今年10月初又应邀赴香港演出。同时,该剧还衍生了各种版本,其中与中国台湾共同合作的闽台戏曲版本,集合了海峡两岸高甲戏、客家戏、歌仔戏三个剧种,深受两岸观众的好评,因为舞台上塑造的“阿搭嫂”形象,是海峡两岸闽南人都熟悉的邻家阿婆,而“但行好事,有难相帮”的古训家传,体现了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

戏剧归根结底是来自人民的,尤其是来自民间的中国戏曲,更是体现了中国百姓朴素的精神理想。戏剧自形成的那一天起,就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多年写作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明白,手中的笔、心中的意、传递的情都是一份责任,这份责任就是剧作者必须承担起应有的文化角色。这种文化角色不是高高在上,不是冷眼旁观,而是需要用美的眼光、情感的体贴、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宽阔的胸怀,才能写出有情怀、有温度的作品。

因此,用百姓视角来表现生活是我剧本创作的出发点。海峡两岸全面合作的歌仔戏《蝴蝶之恋》,开启了两岸戏曲合作的新篇章。上世纪40年代末,一水之隔的台湾海峡成为一道天堑。一些中国台湾的艺人留在了厦门,一些从厦门去台湾演出的大陆艺人则从此留在了彼岸……我在写《歌仔戏史》的时候,这些艺人的故事一直盘桓在我的脑海里。于是,我以海峡两岸一对歌仔戏艺人的故事为切入点,将古典的“梁祝”故事和两岸艺人的爱情故事交织起来。“台上”的他们是山盟海誓的“山伯”与“英台”,“台下”的他们则是相知相爱的恋人。然而,无情的海峡将他们分开,他们依然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用一生的相守写出了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情故事。这部戏在台湾演出时曾感动了很多观众,不管历史的风云怎么变化,“梁祝”故事永远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心中最美好的爱情象征。中华文化千百年来积淀的价值观和人情色彩,是两岸融合的文化“基因”,闽南文化是两岸百姓共同的“生活根基”。在祖宗“牌位”前、在最有烟火气的故事中可以找到共鸣点,这是海峡两岸合作的“资源库”,也是心灵契合的文化“二维码”。

“叙事”是人对于事件的描述,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讲故事”。在以表现人为主体的戏剧中,讲述故事成为最重要的基本特征,“讲什么”和“怎么讲”,取决于讲述的故事是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讲述的方式是否能够与观众同频共振。音乐剧是年轻人喜欢的戏剧样式,在音乐剧《我爱沙坡尾》的创作中,我们从青年人的视角出发,在关注城市飞速发展的文化和人如何被尊重的议题中,架构了一个可以与青年人共情的故事——成长的困惑,让走进剧场的青年观众仿佛看到自己带着曾经的梦想走上社会,在面临各种职业挑战时是如何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哪怕失败也不轻言放弃。同时,也让观众看到我们应如何去尊重每一个有梦想的人,尊重那些热爱生活的人和我们脚下的文化土壤。我们以现代、时尚、年轻人的审美来呈现这部音乐剧,用当代的、开放的眼光,以独特的艺术趣味、文化蕴含和审美价值直抵心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求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创造,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外卖小哥》是我新近创作的现代戏曲。“外卖小哥”是中国新兴职业群体的代表之一,这个庞大的打工队伍聚集了无数青年人。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外卖小哥,然而我们对他们又了解多少?我将创作视野投注于这群外卖小哥身上,以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彰显的价值品格,让观众去感受那份善良与自尊,用小人物的精神世界点燃作品的灵魂。以人民为中心的戏剧创作,应该让人民唱“主角”,说百姓话、讲百姓事,立足生活接地气,在充满“烟火气”的亲情、友情、爱情中抒写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