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孟宪明:独特的礼物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孟宪明  2023年07月26日17:34

“定制童年文学书系”

大年初一的早晨,忽闻细碎的敲门声,我连忙打开屋门,是邻家四年级的男孩:“伯伯,新年快乐!”男孩鞠躬。

初二的早晨,细碎的敲门声又起。“伯伯,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男孩又鞠躬。

当初三早晨细碎的敲门声再次响过,男孩的祝福又多了一句:“新年快乐,万事如意,阖家安康!”我忽有警觉:“乖乖,有什么事情需要伯伯帮忙吗?”孩子小声地请求:“伯伯,能不能把我写进你的《双筒望远镜》里?哪怕是个坏孩子也行!”

那时候我心性浮躁,有欠修行,直到男孩上了大一,我才把他写进作品。当我送书请他批评的时候,孩子显然没有了儿时的激情。

类似的事情还有几起,屡屡刺激着我的心。我发现,文学对于孩子,远较成人的意义为大。

成人知道文学是假的,只把文学当作生活的镜鉴与参考。儿童因其生命的历程短,见识少,所以,往往把书上所写的东西或者故事中听来的事情当成真实的发生,分不清现实与幻想。如果说文学对于成人只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暗示,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文学不仅是暗示,更重要的是明示。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交织在一起,借想象的飞升对儿童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

多年后,我有了新的想法:

何不为我们的孩子、为我们孩子的童年写一部定制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长大后的成人,面对童年述说记忆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激情四射。我们何不把这种以后的回忆提前释放,变成作品?

成年后的回忆只是述说与再现,却不能对之前的生活产生任何作用,而今天的“作品”就不同了,它提前介入,定会对孩子之后的生活造成影响,并可为以后的回忆提供更多的精彩。

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孩子写部书。我把这部作品的名字叫作“定制童年”。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部书。

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是一部书。

每一部关于孩子童年的书不仅有着独特的个体意义,也有着同样鲜明的普遍意义。

孩子在玩耍,在唱歌,在发呆,在吵架,在听课,在写作业,表面上看都差不多,其实,站在文学的角度上观察与描述,他们是千姿百态、无一相似的。如果说“聚精会神”是100分,95分的“聚精会神”和75分的“聚精会神”会是一样的吗?

选取孩子的童年生活作观察对象和写作内容,以文学的语言和想象,描写心理,创作故事。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与父母和老师对话。或引导,或匡正,或鼓励,或表扬,或启发,或辩解……言辞美妙,善良真诚,充满朝霞般的鲜艳与姣好。

凝视孩子。

观察孩子。

研究孩子。

与孩子对话,同孩子玩耍,和孩子平等相处,心心相印,一起惊奇和感叹!

他们知道了,但是我没说。暗示是高级的教育。因为是孩子自己悟出来的,不但易被接受,而且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平等,欣赏,关心与重视,原是培养健康人格的坦途。“定制童年”是此等意义上的交流,也是更高层次上的开发。

它是送给孩子童年的特殊礼物,不是玩具,不是衣物,也不是一盒巧克力或者一支棒棒糖,它是一本书。它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书籍的一本书,因为这本书描写了受书者自己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对于孩子来说,对于孩子的童年来说:

还有什么样的礼物能有这样的礼物贵重!

还有什么样的形式能有这样的形式给力!

送孩子,就送这样的礼物!

“定制童年”是一个创造。

“定制童年”是一个文学创造。

“定制童年”以文学的形式出现,是中国文学界绝无仅有的一个创造。2020年春天,

我在和悦如水儿童教育研究院的汤远启先生的一次聊天中提及此事,立即引起了他的共鸣。由“悦如水”负责选定对象,我负责选定作家,并于当年的六月一日举行了启动仪式。

了解孩子。研究材料。确定内容。编写故事。

这是一次崭新的写作。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主人公是真实的存在,对于主人公的故事表达却充满了想象与创造。是小说,不是报告文学。

审看。讨论。修改。

再审看。再讨论。再修改。

海燕出版社是我的“贵人”。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本书就是在这里出版,之后,我的很多书都在此光鲜面世。当郑颖老师听我说完,立即给予了足够的肯定甚至赞赏。追求理想。褒扬创造。我们有着共同的品质。现在,五本小书,五个小小的主人公,生动鲜活地走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使了很大劲儿也没有忍住要说的话:

《小声的辩解》让人爱怜。他辩解着,为自己的数学成绩,为自己的理想与爱好,虽然受了那么多的委屈,还是坚持不改。要知道,就是声音再小,那也是辩解啊!只有辩解,才有可能被理解。

《崔小源和神奇机器人》,一看就是个男士写的。小主人公的挫败、恐惧和心理成长,在一场梦中圆满呈现。儿时是梦的沃壤。梦是期盼,也是治愈。

《去年的苹果》是一年级女孩的年终总结。大水。疫情。暑假提前来到。一只鸟儿如约来找一年前的树,树变成了火柴。鸟儿于是对着灯火唱着曾给树唱过的歌。苹果哭了。苹果在“一年”的泪水中悄悄成长。

《飞向蓝天的葫芦》写理想,写一个男孩的航天梦。虽然在通向理想的第一站就出了问题,但有那么多人的理解和帮助,他还是感觉自己能行。相信读者也一定会有同感。

《十一岁那年》也写理想,只是这次换了个女孩。全校的足球比赛牵动着所有同学的心,她为之激动、担心、难过,当我们以为足球运动员会成为她理想的时候,她却宣布,她的理想是当空姐,她要为参加世界比赛的中国足球队好好服务。

五个可爱的孩子。

五方稚嫩的心田。

五个微笑着蹲下身子的成年人。

创新的时代。

创新的形式。

创新的心态。

创新的身姿。

我们不知道能走多远,但我们知道,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在创新的路上。

虽然做不到,但我还是禁不住地幻想:

能不能给每个小朋友都这样来一部“定制童年”呢?

霾散天晴,阳光透窗,花池里的韭菜鲜绿肥嫩

癸卯年闰二月初六于豫州蛟龙窟混沌斋

(孟宪明,河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长,“定制童年文学书系”主编。本文系“定制童年文学书系”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