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与虫在野》
分享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半夏  2020年02月04日08:14

 

《与虫在野》

作者:半夏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ISBN:9787559819949

定价:118.00元

内容简介

《与虫在野》是一个有丰富写作经验的作者嫁接其大学生物学素养的背景,当了一回“荒野侦探”。作者半夏拿人类的两只单眼与虫虫们的复眼对视后,察觉所有的生命都是自然的杰作,五年来作者俯身大地,同时也平视或仰观高处,她发现,虫虫的世界令她眼界大开。

这本“与虫书”绝不是一本科学的专业论著,给读者正而八经地讲述知识、搞科普,它用图文并茂、文图互证的方式,讲述自己寄情自然的亲历故事。作者特别强调自己不是生态摄影师也不是分类学家,她五年来只用手机近距离拍摄虫子,用镜头去看渺微的虫子们的一生,看它们如何生存,看它们的爱情和繁衍,看它们几亿年来生存在地球上的非凡技艺。万物皆奇迹。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在野阅微”是作者近年来累积的自然观察笔记;“人虫对眼录”以图片和图说的形式,以日期为序,展示了作者于春夏秋冬四季中拍到的各种虫,生趣盎然;“念虫恋虫”是由观虫觅虫而生发出的一些“散金碎玉”和即时性的感悟,用“微博体”的形式表达作者的自然观,作者认为,当人类克己复礼地对待自然,并与自然生发了真正的感情时,才有可能获得一个更宜居的生态环境。

作者简介

半夏,原名杨鸿雁,女,1966年秋出生于云南省会泽铅锌矿。云南大学生物系毕业,现供职于云南报业集团,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研班学员,昆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致力于长篇小说及自然随笔的写作。出版有长篇小说《铅灰暗红》《忘川之花》《潦草的痛》《心上虫草》《活色余欢》及纪实作品《看花是种世界观》等。

目 录

A 在野阅微

003引言:触觉的快乐

005与一只绿头苍蝇对上眼

009虫心虫德虫语者

012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蜜蜂

017金龟子的金衣不是皇帝的新衣

023虫迹虫洞虫的天书

027蝽蝽的春天

031螳螂:虫界“开膛手杰克”

038一只蛾子之死的观察记录

043虫虫的欢乐夜总会

051蝉翼不是隐形的翅膀

054别离,在一场集体舞之后

059蚂蚱这厮这肉

065蝶去

069蜂情万种

077在蟑螂面前,人类太稚嫩

082瓢虫的前世今生

088垃圾虫,才华横溢的隐身术士!

095吊诡之蛾以及复活的蝉

098岁月里参禅,它的容色令我见佛

104苏武牧羊,蚂蚁牧蚜

109虻·牛虻·《牛虻》

113蜾蠃,被《诗经》夸错了的细腰蜂

116蒲松龄笔下状极俊健的帅虫儿

122与我纠缠的那些蝴蝶

128执念回天域的蛾子

130虫拜者基本都是好色之徒

136蜘蛛:网络暴力者

141虫的解析以及倮虫类的人

147风被雨洗过的声音,你听见过吗?

B 人虫对眼录

161引言:悬崖处,只有飞是生命的诗意!

1652015年拍虫季

2212016年拍虫季

2772017年拍虫季

3032018年拍虫季

C 念虫恋虫

337引言:大自然真是随心所欲的馈赠者

339念虫恋虫

后记

评论

《与虫在野》饱含深情,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观察笔记,虫子书。我相信,它的出版会推动、丰富正在复兴的中国博物学文化。我也很喜欢这个书名。与虫子在一起,而且不是在室、在朝,而是在野。非常有趣,有诗意,有画面感。

——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华杰

访谈更多

李洁非:通过写作勾勒当代文学史的基本轮廓

“我自己希望通过这一写作,整理出一个当代文学史的‘精神脉络’,可能达不到一览无余的程度,但把基本轮廓勾勒出来。”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何处人生不作别

关于离别的断想及其他

诗歌 | 庭院的月光(组诗)

石磨“吱呀,吱呀”响着/只有她知道/哪个关节响起的

小说 | 我与落日的长河

后来,我没有彻底留在草地,也没有彻底离开草地,我只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轨迹

散文 | 青云河畔

一位老人的离去,常意味着一个无名家族数代记忆的断流。在乡土中国广袤的血脉传承里,无数如我家般普通的家族,其智慧与故事,大多仅赖口耳相传,其生命不过七八代人。

散文 | 山月

《山月》以山水为镜,映照生命哲思,语言朴实如溪石,意境澄澈若山月,在自然与人生的交织中,完成对灵魂归处的永恒叩问。